一家地方商業銀行的扶貧力度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0-01-13     來源:攀枝花市公眾信息網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攀枝花又迎來一個暖冬,春天就在不遠處。同樣迎來暖冬的,還有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定點幫扶的村民們:盤活了林下經濟,搞好了特色養殖,在他們心里,“春天”已然到來。

  近年來,攀商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市委關于脫貧攻堅的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做好金融扶貧,以實際行動積極投身扶貧事業,發揮對口幫扶單位的作用。從2013年起,攀商行累計捐助各類扶貧資金和實物總額1604萬元。

  風景如畫的農村、腰包變鼓的村民、蓬勃發展的產業……點點滴滴,處處彰顯著攀商行扶貧路上的初心和力量。

  金融精準扶貧源頭“活水”流進村

  12月19日,鹽邊縣紅寶鄉螞蝗箐村。山坡上,成群的山羊悠然吃草。經過夏秋兩季養膘,一只只黑山羊膘肥體壯,油光水滑,引得來自云南玉溪、涼山西昌等地的收購商紛紛前來詢價購買。對于村民楊石哈來說,這天是一個豐收的好日子:他把家里的15只羊賣給了來自西昌的收購商。拿著賣羊所得的3萬多元錢,楊石哈開心地合不攏嘴。

  比楊石哈更開心的,是村民申挖幾。他今年養了140多只羊,每斤羊肉市場價17元~22元,僅憑賣羊就有不菲的收入,成為附近村民眼中妥妥的“人生贏家”。

  今年,在攀商行的引導幫扶下,螞蝗箐村大力發展山羊養殖業,全村188戶村民中有70戶養殖山羊,養殖量達到6000余只。

  由于海拔高,放養環境原生態,紅寶鄉的羊以肉質細嫩、口感鮮美而聞名。為何螞蝗箐村以前沒靠發展養殖產業致富?這還得從一條路說起。

  紅寶鄉位于鹽邊縣北部,距縣城136公里,有1270戶5000余人。全鄉位于二半山區,主要以核桃、青花椒、茶葉、烤煙、中藥材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路不通曾是長期困擾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的難題。惡劣的自然條件、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導致紅寶鄉發展緩慢。2013年,攀枝花市委實施“8+8”結對幫扶工作以來,攀枝花市商業銀行連續三年每年捐資300萬元,修建了鹽擇路紅寶段鄉政府至謎塘埡口段和三謎路紅寶段共55.8公里的道路,解決了沿線7000余名村民的出行難問題。同時,利用金融杠桿撬動專項信貸資金1億元, (下轉4版)(上接1版)為鹽邊縣交通環線改造工程提供貸款,完成了鹽擇路紅寶段公路修建,打通了產業致富路。

  2015年起,攀商行對紅寶鄉的謎塘、螞蝗箐、中槽三個村進行結對幫扶。董事長楊宗林、行長文慧明等班子成員先后多次深入紅寶鄉,走訪慰問貧困戶,現場對接落實對口幫扶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制訂了《攀枝花市商業銀行脫貧攻堅五年規劃》,明確了具體的幫扶措施。

  幫扶過程中,攀枝花市商業銀行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富民產業培育力度,在紅寶鄉實施了一系列脫貧攻堅工程,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鹽邊縣紅寶鄉謎塘村、中槽村和螞蝗箐村按時脫貧,實現了貧困村的“摘帽”。

  以產業為基礎 建設“美麗鄉村”

  在紅寶鄉螞蝗箐村,高大的核桃樹下,種植著半米多高的香芋,蒲扇般大的葉子翠綠厚實,挖開土壤,一個個外表黃褐色的球狀塊根顯露出來,這就是香芋的果實。

  今年3月,螞蝗箐村和謎塘村在攀商行等單位的幫助下,引進了香芋產業。螞蝗箐村種植6畝,謎塘村種植10畝。4月種下,12月即可成熟采收,畝產可達4000斤。

  螞蝗箐村村民王永云今年試種植了3分地的香芋,收獲了400多斤果實,賣了160多斤,掙了400多元。“香芋的口感很好,香、甜、糯,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王永云對種植香芋的前景很看好,留下一部分果實準備明年擴大種植規模。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攀商行注重將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與村里的資源、勞動力、市場等優勢結合起來,根據當地實際和村民(村組)意見,明確了幫扶項目和計劃,大力發展核桃、青花椒種植,山羊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高村民自我發展的能力。今年,螞蝗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從2013年的人均2900元增加到人均9000元,村民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

  經濟富起來,環境也要美起來。

  12月19日,淙淙流淌的藤橋河邊,一座古香古色的六角亭已見雛形,247米長的休閑步道也已鋪設好路面,正在安裝防護欄。以后,游客來滕橋河玩耍,可沿著步道觀光,在亭子里休憩。這些項目是攀商行今年出資9.1萬元幫助修建的。

  螞蝗箐村有萬畝杜鵑花海、奇山異石,每年吸引了眾多游客進山觀光。為讓更多的旅游資源“活”起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攀商行著眼長遠,修旅游公廁、修路、修橋,讓旅游設施更加完善。

  扶貧先扶智,人才對于受援地區來說是一筆帶不走的寶貴資源,而教育科技也始終在攀商行對口幫扶紅寶鄉合作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攀商行協調資金16萬元幫助紅寶鄉中心小學維修教學樓,解決了教學樓年久失修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問題。在紅寶鄉中心小學成立攀商行“愛心圖書角”,捐贈圖書1000多冊。通過攀商行寒窗助學資金,幫助紅寶鄉7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

  用心幫扶 扶貧路上不遺余力

  2013年以來,攀商行先后選派了4人分別到涼山州普格縣、鹽邊縣紅寶鄉謎塘村、鹽邊縣紅寶鄉螞蝗箐村和木里縣李子坪鄉黃泥巴村開展駐村幫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攀商行的扶貧干部扎根基層,實實在在干活,不遺余力奉獻。

  2015年8月,攀商行選派余全軍到謎塘村任第一書記。三年的駐村工作期間,余全軍入戶訪貧問苦、田間幫急解難,幫助村民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幫助村里建好班子隊伍、厘清發展思路、落實扶貧項目、培育特色產業,點燃了村民的夢想。2017年,謎塘村42戶182名貧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2736元增加到5300元,達到脫貧標準,正式完成脫貧目標,并通過四川省脫貧驗收。2019年2月,在四川省總工會與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共同舉辦的四川省“發揮金融合力 助推脫貧攻堅”金融精準扶貧勞動競賽表彰會上,余全軍同志榮獲“扶貧先進個人”稱號。

  2018年6月,攀商行選派在涼山分行工作的張翊作為援藏援彝選派干部派駐木里縣黃泥巴村駐村工作組抓扶貧工作。村里雖然只有400多戶人,面積卻有100多平方公里,村民大都居住在海拔3000米的大山里,有些人家連路都不通。張翊堅持進家入戶,了解貧困戶情況,制定幫扶計劃。同年11月,張翊被查出患甲狀腺癌,做完手術7天后,他毅然提出申請,要求返回黃泥巴村繼續工作。“我在木里出生,對木里有難以割舍的情懷。”張翊說。經攀枝花市委援藏辦同意,張翊很快返回崗位開展扶貧工作,堅守他的扶貧初心。

  按照省、市“千企幫千村”援藏扶貧工作要求,攀商行先后與涼山州昭覺縣和木里縣政府簽訂了《幫扶協議》,加大扶貧信貸資金支持的力度。現已累計捐資40萬元,通過參加涼山州“以購代捐”的協議方式,分三年每年出資共30萬元購買涼山州木里縣和昭覺縣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

  攀枝花市商業銀行黨組成員、工會主席王文革表示,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將一如既往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用好用活金融精準扶貧政策和資源,努力做好金融扶貧工作,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