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里的議事會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0-08-12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當初打造,花了那么多的錢和時間,現在說推就推了?”
“大家都說墻上的畫給村里增色不少,反映了歷史、豐富了文化,不能推。”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建廣場是為了微博物館、游客中心、棧道長廊形成協調布局,必須推!”
“我看啊,旅游民俗古村落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誰能擔保一開始就什么都明白?”
“就是,我支持村里的決定。我家的山筍可以挖了,還等著生意好了,游客來買呢。”
……
8月5日下午,鹽邊縣格薩拉彝族鄉古德村,響水河畔的稗子田組,五棵古老的黃葛樹下,一場略帶火藥味的議事會正在進行。
作為全市著力打造的旅游民俗古村落之一,古德村打算月底新建一個小廣場,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干部組織村民代表在樹下議事。這樣的議事方式,既是村里沿襲百年的傳統,又是鹽邊縣在打造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中基層黨組織探索村級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
因為,古德村是一個特殊的村莊,而五棵黃葛樹在村民心中更是一個特殊的象征符號。
五棵樹見證村莊的和諧安寧
始建于明清時期的古德村,有漢族、納西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五個民族,此前一直沿襲著“彝族住山頂,普米族住山腰,傈僳族住在山林,納西族、漢族住 山下”的傳統。后來,山下靠近響水河畔的稗子田成了村里最大的聚居點,五個民族的部分村民陸續搬遷,相繼生活在了一起。一條長巷兩邊,青瓦白墻的傳統民居 一字排開,靠山的巷子盡頭有一塊開闊地,村民們壘了石坎,建了石桌、石凳,入夜或農閑時,聚在這里談天說地,其樂融融。不知何時,開闊地四周長出了五棵黃 葛樹,如今已長成樹冠直徑20余米的參天大樹。
對于這五棵黃葛樹,村里至今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當年五個民族的村民在一起聚居后,為了表達世代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一起栽種的;另一個說法 是,為了讓子孫們友好相處,是五個民族的老祖宗神靈點化而生的。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五棵黃葛樹都見證了古德村延續至今的團結進步、和諧安寧。
村里各民族間通婚的第一人,是今年57歲的熊永才。30年前,納西族的他迎娶了漢族女子陳麗碧,在村里成為爆炸新聞。“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相信,只要 堅持黨的領導,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古德村就會越來越好。”8月4日,在古老的黃葛樹下,當了18年村干部的熊永才告訴記者,現如今,全村6個村民組,五個 民族間通婚的村民戶達70%以上。
熊永才 的大兒子熊獻兵娶了彝族妻子毛國英,小女兒熊獻露嫁了漢族老公候超,孩子們都是黨員,在村部的全村黨員“一句話承諾”示范墻上,“熊家軍”占了六分之一。 熊永才的老伴陳麗碧雖然不是黨員,卻是個通情達理的明白人。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平日里,她會把村里要干的事、要執行的政策,用大白話講給大家聽。
五個民族共同定下村規民約
近年來,為了把樹下議事的傳統發揚光大,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兼收并蓄,在五個民族分別吸納2名以上的代表,由黨員、村組干部、致富能手、婦女代表、返鄉大學生等組成“古德村議事會”,共同制定村規民約。村里凡有大事、要事、難決之事,均在五棵黃葛樹下共商共議。
五棵黃葛樹,是全村最權威、最公正的地方;樹下議事,成為各族村民共同遵守的規定,議事的核心是:合族議事,依法辦事,化解矛盾,大局為重。據此,村里成立了移風易俗委員會和調解委員會。
在脫貧攻堅、旅游新村建設中,多個項目落地古德村,全村沒有發生一起因占地賠償引發的矛盾糾紛。脫貧攻堅項目實施中,全村道路硬化共計13.8公里,先后涉及213戶農戶的土地,但縣、鄉政府沒有花一分錢的占地賠償款,施工單位沒有遇到一起村民因占地阻路的事情。
在村里,鄰里間有矛盾糾紛、村民家有婚喪嫁娶,都會到樹枝上系一根紅綢,表示和解、表達心愿。如今,五棵黃葛樹上的紅綢越來越多。
齊參與打造旅游民俗古村落
自從古德村成為全市重點建設的旅游民俗古村落后,村民們就把抓機遇促發展當成了第一要務。最近一段時間,古德村要辦的大事很多,五棵黃葛樹下的議事會也頻頻舉行。
“如今的議事樹,已經成了消息樹,村民們一看到樹下開會議事,就會趕來旁聽,一些村民時常會忘記‘列席旁聽’的身份,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駐村工作隊 隊長盧樹云笑著說,大家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是,7月底剛落成的牛欄油茶吧以及村游客中心的農產品超市該怎樣經營、村里打造的民宿該如何定價……
圍繞這些問題,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都在想辦法,而村民們也在積極行動。
8月5日下午4點過,記者在村里走了一圈,看到的是一個個忙碌的身影——
在村游客中心的超市里,村民熊遠珍在反復練習一句廣告詞:“古德,就是英語good的發音,意思是,古德是好的村莊,這里有優良的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來的客人一定會有愉快的收獲。”
在麼些人古村落的大門口,第一家民宿的主人、47歲的劉家德在鐵質模塊里澆筑細長的水泥條形石,這是他準備用于做菜園柵欄的造型石材。
在一片茂密的青花椒地里,準備當村里第一個農村經紀人的返鄉大學生唐靜拿著手機,在直播平臺上“曬”自己家的農產品……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