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貧 困 堅 決 說“不 ”——米易縣精準發力鞏固脫貧戰果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0-09-29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仲秋時節,迎著暖陽,米易縣3個家庭的生活畫面格外生動——得石鎮坊田村張正柴走出醫院,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草場鄉仙山村楊光勇,急忙趕往花椒地;撒蓮鎮平陽村石一石沙么,早早去往村委會……

  不同場景,不同故事,共同特征——貧困群眾。

  近年來,米易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的戰略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2017年,率先實現25個貧困村退出和3402戶12915人本地貧困人口脫貧。

  在聚焦涼山自遷貧困人口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米易縣靶向發力,扎實推進已脫貧貧困人口高質量鞏固提升工作。

  政策兜底,發展更安心

  日前,得石鎮坊田村村民張正柴走出米易縣人民醫院,看著手里的賬單,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今年老伴因病住了四次院,本來要花1萬多元的醫藥費,結果報下來只花了幾百元,感覺一下子就輕松多了。”張正柴說,他老伴一直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長期以來因病致貧,加之收入偏低,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被識別后,他家享受到了貧困戶的相關醫療優惠政策,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的醫療開支大幅降低,家庭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醫藥費少了,改善生活、發展產業的資金就多了。”張正柴告訴記者,如今,他家已經發展起芒果1300余株,去年第一次掛果就賣了5000多元,今年估計芒果收入要翻幾番。

  醫療和教育,一直是壓在貧困群眾心頭的“兩座大山”。

  而貧困群眾面臨的痛點、難點,正是米易縣脫貧攻堅的著力點、發力點。

  通過財政出資,米易縣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合率達100%,所有貧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大病保險覆蓋率達100%。同時,貧困群眾就醫時嚴格實行“先診療后結算”制度,并且在縣域內住院個人報銷比例達94%以上,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在90%以上,切實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

  在教育方面,米易縣每年對貧困群眾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入學情況開展“拉網式”排查,針對輟學情況,采取送學上門、思想引導、就學幫扶等措施,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入學率100%。同時,米易縣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米易二小、一小西校區、城南幼兒園,改擴建撒蓮鎮中心學校、民族中學校、第四中小學校……

  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要講戰略,更要講戰術。米易縣通過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精準發力,全方位為貧困群眾做好“后勤”保障,使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之路走得更實、更快、更好。

  定制產業,致富更有勁

  9月13日一早,草場鄉仙山村的楊光勇迅速扒了幾口飯,就往自家青花椒地趕。“青花椒已有老板預訂,喊了工人來收,我要去‘盯’著點!”顧不上多說,楊光勇又加快了步伐。

  如今,楊光勇家已發展起青花椒1000多株,去年收入近8萬元。“今年雖然青花椒價格低,但因為采用了新技術,產量上去了,估計能賣到12萬元。”楊光勇說,除了青花椒外,他家還有核桃700余株,也能賣不少錢。

  在仙山村,像楊光勇這樣的“萬元戶”還有很多。作為曾經的省級貧困村,通過發展產業,村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好。2016年,仙山村成功通過驗收,甩掉了“貧困帽”。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米易縣始終把脫貧質量擺在首位,堅持一戶一策量身定制“家庭產業”,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8年至2020年,米易縣投入產業到戶補助資金1900余萬元,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幫助已脫貧群眾發展“長短結合”增收產業,實現家家都有增收產業、戶戶都有發展支撐。

  如今,米易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形成了安寧河谷稻菜輪作、二半山區特色水果、中高山區優質林果及畜牧烤煙的“三大產業帶”。同時,通過創新“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股權量化”等集體經濟引領脫貧模式,成功創建省級集體經濟示范村6個,走出了新山村旅游脫貧、仙山村產業脫貧、南廠村新村脫貧等新路子,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11350多元增長到2019年的18900余元,增長60%以上。

  扶貧“扶志”,生活更美好

  8月31日,是撒蓮鎮平陽村脫貧技能大比武最終結果揭曉的日子,石一石沙么早早來到村委會,都想看看誰家登上了領獎臺。

  今年4月至8月,掛村縣領導組織幫扶單位和撒蓮鎮在平陽村開展了脫貧攻堅技能大比武評比活動,對村內貧困戶的家庭環境衛生、勤勞致富、感恩意識等方面進行了評比,全力營造勤勞致富、感恩奮進的良好氛圍。

  在評比現場中,當石一石沙么聽到主持人念到“脫貧示范戶——石一石沙么”時,她偷偷瞧了瞧周圍的村民,忍不住喜極而泣。

  “有了這么好的政策,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致富還是自己干出來的。”獲獎后,石一石沙么跟現場貧困戶分享道。石一石沙么家2019年實現脫貧,如今通過一家人的努力,她家已經種植起芒果800株、玉米4畝,養殖了2頭牛、1頭豬、30只雞、11只鵝。

  在米易,像這樣勤勞努力的人、感恩奮進的活動還有很多。在脫貧攻堅中,米易縣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采取脫貧故事自己講、先進示范大家評、“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全面開展脫貧攻堅感恩奮進教育,全力增強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動力。同時,米易縣通過開展環境衛生“七個好”評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等活動,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生活質量。

  “脫貧攻堅,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讓貧困群眾在富起來的同時,生活也要好起來。”縣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說。

  政策兜底、產業幫扶、生活改善,在這場堅決向貧窮落后面貌說“不”的攻堅戰中,米易縣拿出拼命三郎的奮斗精神、愚公移山的雄心壯志,全力做好脫貧鞏固提升工作,全面擦亮脫貧“底色”,竭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上更美、更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