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帶頭人姜鑒蕓:從“養殖小白”到“致富能人”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0-12-07     來源:仁和區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她來自農村,在困境中自強自立,在逆境中永不言棄,從“打工妹”到養殖場負責人,從“養殖小白”到“致富能人”,她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意志,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她就是仁和區大龍潭鄉大龍潭村大村組村民姜鑒蕓。

  在自家的養殖場內,姜鑒蕓一邊查看豬的生長情況,一邊給近百頭肉豬、母豬和豬仔投喂飼料,看著多年辛勤勞作的成果,姜鑒蕓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姜鑒蕓說:“以現在這個市場價來的話,估計在十多萬的純收入。”

  姜鑒蕓自小家境貧寒,2006年,23歲的她就離開家鄉到攀枝花金江火車站做列車保潔員。在火車站打工的4年里,她和同樣打工的李江相識相知相愛并于2007年結婚。姜鑒蕓說,她和李江當時每個月的工資是1500元,每個月基本夠一家人維持生活。但她不滿足這些,一直在尋找適合的創業機會,2010年,姜鑒蕓和李江辭職回家準備養豬創業。

  姜鑒蕓來到李江的老家仁和區大龍潭鄉大龍潭村大村組,開始摸索著發展養豬事業。起初,姜鑒蕓由于缺乏技術和資金,養豬事業一直磕磕絆絆,沒有大的起色。

  姜鑒蕓說:“我們這些老百姓喂豬它都是很被動的,不存在主動防疫,等到豬生病了才來醫,醫的錢也比較多,甚至還有一些醫不好的情況也有。”

  2014年,由于家里人口多(8人),產業薄弱,她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樣的日子到了2017年才出現轉機,這一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姜鑒蕓貸款5萬元,買了20頭母豬,擴大了養殖規模。她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村里面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每次都能看見她的身影,她還主動請教專家,從書本上、網上學習養豬知識。

  然而,從理論到成功的過程中還是意外迭起。2019年,姜鑒蕓的養豬規模已經擴大到200頭。5月的一天下午,剛從地里忙完農活回家的姜鑒蕓,在喂豬的時候發現部分豬在喘氣,她根據以往的經驗認為是天氣熱導致的,也沒在意,但沒過1小時,豬圈里的豬便死了4頭,姜鑒蕓頓時慌了,這才反應過來,豬得了急性胸膜炎,如果不及時救治,那么豬圈的200多頭豬都會面臨死亡的風險,損失將高達30萬元以上。姜鑒蕓馬上讓丈夫去仁和購回給豬治病的藥物和針劑,開始一個個給豬打針上藥,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天亮。這次的事件教訓讓姜鑒蕓對養豬更加投入,每天泡在豬圈里,對豬寶寶們呵護有加,日復一日,姜鑒蕓的養豬事業逐漸走向了正軌。

  姜鑒蕓說:“有了養殖經驗之后豬也就慢慢的養好了,效益就慢慢的就有了。”

  2019年姜鑒蕓養豬的收入達到了30萬元,純利潤超過了10萬元。

  姜鑒蕓說:“政府補貼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錢來修圈,自己也籌了一點,補貼算下來有三十五六萬的樣子,然后修起來的這個豬圈能關四十多個母豬,可以關到三百個左右的肥豬,我的目標就是能夠把母豬關滿。”

  姜鑒蕓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村里開始小有名氣,臨近的鄉親有困難都來找她,她都不辭辛勞前去幫忙,無償傳授技術經驗。

  姜鑒蕓說:“虎老俵,給你說哈,冬天來了的話,要注意豬主要的防疫,防寒保暖,圈不要濕,不要冷著,冷著的話它就會咳,口蹄疫疫苗該打的要打了。”

  從2017年到2020年,姜鑒蕓為部分貧困戶無償提供仔豬4頭。姜鑒蕓說,她想利用所掌握的技術幫助鄰里鄉親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