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重視和發揮教育文化扶貧工程在攀枝花市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用的建議 》(第83號建議)的答復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17-12-19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
對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第83號建議答復的函
XXX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重視和發揮教育文化扶貧工程在攀枝花市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用的建議 》(第83號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建立貧困戶家庭學生檔案,發放助學金的建議。
(一)已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建立資助臺賬。
根據《中共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委員會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攀教體委〔2015〕48號)附件3《教育助學扶貧工作實施方案》中“加強對扶貧對象的信息管理”有關要求,各有關縣(區)資助部門和學校加強了與鄉(鎮)聯系,將每一名精準扶貧對象落實到鄉、村、戶,并建立了扶貧對象個人檔案和工作臺賬,區分實施對象年齡、學段,對在校學生(幼兒)和按計劃(年齡段)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高校的,納入教了育資助扶貧三年統籌規劃統計進行跟蹤資助。
(二)已經建立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并從2016年起全面落實。
1.通過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我市已建立了從幼兒到大學畢業生的一整套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2015年末到2016年初,我市相繼出臺了《中共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委員會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攀教體委〔2015〕48號)和《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等四部門關于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有關具體事項的通知》(攀教體發〔2016〕47 號),從而建立起了建檔立卡學生資助政策。至此,我市在中央和省減免幼兒保教費、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普通高中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省屬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學費獎補、建檔立卡資助等政策的基礎上,增加了小學附設幼兒班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肉食補貼、高寒山區溫暖工程、建檔立卡普通高中和中職學生免雜費教科書費、交通補貼、民區免費中職教育、市屬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學費獎補等地方資助政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確保了“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2.全面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扶貧政策。
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我市全面落實從學前到高等教育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資助政策。(具體情況見附件)
通過資助政策的實施,我市建檔立卡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均能享受到了相應的資助,對于基本資助政策還無法保障的特別困難家庭學生,還有教育救助基金這一兜底政策給予保障,從政策實施層面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二、關于“實施“1+1”制度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作用。市教體局建立健全了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的工作機制,推動中小學幼兒園建立和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把指導家長委員會建設和管理納入學校日常工作管理,更好地發揮家長的作用,提升學校辦學管理水平。2017年3月出臺了《攀枝花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各中小學年內必須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各幼兒園、市特殊教育學校必須建立學校、班級兩級家長委員會,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參照學校家長委員會組建、運作以及履行相關職責。
(二)年內將出臺《進一步加強攀枝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學校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三)聯合市關工委、團市委、市婦聯等有關單位,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大對“五失等特殊困難青少年群體的幫扶力度。
三、關于開辦“農民夜校”的建議
考慮到場所、運作、師資等多方因素的靈活性,現階段暫時還無法達到,但市教育體育局結合自身職能,采取依托職業教育資源創新形式、兼職師資等方式,讓農民能夠參加各類培訓,儲備知識,增強技能。
市教育體育局發揮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以服務脫貧攻堅為導向,整合教學資源,面向農村地區開展了各類培訓活動。
一是面向農村地區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及培訓。各中等職業學校發揮在農民培訓中的重要作用,采取送教下鄉、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內容多樣、層次豐富的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職業技能附加值的提升。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專業技術知識送下鄉活動,將技術、技能帶到貧困地區、進入貧困村戶、落實到人,近兩年,我市職業教育年均培訓人次數達3.5萬人次以上,其中農村培訓人數達2萬人次以上,培訓項目涉及種植、養殖、務工等多個領域。
二是靈活創新“農民夜校”辦學形式。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非全日制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學習,近年來市華森職業學校結合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開展“送教下鄉”,招生農民200余人通過“半農半讀” 非全日制學習的形式,開設了現代農機維修、機電和現代農藝等專業的非全日制學歷教育班,采取集中學習、集中答疑,有效實現了農村人口的繼續教育。
四、關于表彰和獎勵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的建議
市扶貧移民局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采取適當的方式,對脫貧成效顯著,特別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內生動力強的脫貧致富貧困戶典型進行表彰和獎勵。通過各級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和村文化室等宣傳途徑,加大對脫貧致富典型的宣傳,并結合“四好村”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感恩奮進”教育活動,改變個別貧困群眾“窮怕了不敢干、窮慣了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引導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樹立“懶惰貧窮可恥、勤勞致富光榮”的觀念。在廣大貧困群眾身邊發現典型、樹立榜樣,充分利用農民夜校、實用技能培訓會等平臺,邀請脫貧致富典型進行現身說法,與其它貧困群眾交流經驗、分享致富心得,增強其脫貧致富的信心。通過榜樣的帶動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培育貧困戶的主體責任意識,使貧困群眾堅定信心、苦干實干,用勤勞雙手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五、關于新建村委會文化室的建議
市文廣新局已通過2006年至2009年開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已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村級文化室全覆蓋。2016年,在現有文化室建設基礎上,按照查漏補缺、填平掃尾的工作原則,逐步推進文化脫貧攻堅工作,按照有文化活動室(50平方米以上)、有戶外活動場地、有宣傳欄、有圖書(1500冊以上)、有文化器材、有廣播器材“六個有”的標準對20個貧困村文化室進行了升級補充,并配備電腦、電視等設備設施。2017年、2018年還將對50個貧困村文化室進行補充提升,完善文化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地面數字電視、直播衛星接收設備,貧困戶均能收看到電視節目,拓展了貧困戶接收最新政策信息、先進科技知識的渠道。
六、關于組織和開展文藝下鄉活動的建議
為滿足貧困村群眾的文化需求,市文廣新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一是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為了豐富貧困村群眾文化活動,為脫貧攻堅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動力,每年全市組織市、縣兩級文化館、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展送文化演出到貧困村40余場,實現每個貧困村組織開展文藝演出2場以上。二是依托農家書屋,在暑期開展了“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等系列活動,鼓勵貧困村少年兒童到農家書屋多讀書,讀好書。三是堅持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70個貧困村每年共放映公益性電影840場,確保每個貧困村每月放映電影一場,較好的解決了貧困村群眾看電影問題。四是加強貧困村文化隊伍建設和文化人才培養工作。開展貧困村文化輔導員培訓、實施“公益指導員”文化服務結對幫扶計劃,選派市文化館、市文化藝術中心的文藝專家和業務骨干實施結隊幫扶,一對一地開展業務輔導和文化服務。
感謝您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視和發揮教育文化扶貧的作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
2017年7月6日
附件
全市建檔立卡學生資助政策一覽表
|
序號 |
學段 |
項目 |
資助對象 |
資助標準 |
|
1 |
學前 教育 |
全免保教費 |
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園幼兒 |
按照當地公立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全面免除保教費,實際標準約在1000-3600元/年之間。 |
|
2 |
義務 教育 |
三免兩補 |
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義務教育學生 |
免除了全部義務教育學生的學雜費,并免費提供教科書和作業本,對于寄宿學生還有小學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的生活補助和280元/生.年肉食補貼 |
|
營養改 善計劃 |
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范圍內的義務教育學生 |
800元/生.年 |
||
|
4 |
普通 高中 |
免學費 |
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普通高中學生 |
按實際學費執行,標準為560、680、920元/生·年 |
|
免雜費、免教科書費 |
1500元/生·年 |
|||
|
助學金 |
2000元/生·年 |
|||
|
5 |
中職 教育 |
免學費 |
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中職學生 |
2200元/生·年 |
|
助學金 |
2000元/生·年 |
|||
|
免雜費、免教科書費 |
1500元/生·年 |
|||
|
生活補助 |
1000元/生·年 |
|||
|
6 |
高等 教育 |
新生入學資助 |
2016年秋季學期起新入學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全日制本專科學生 |
按省外學校1000/生·次,省內學校500元/生·次 |
|
學費生活補助 |
4000元/生·年 |
|||
|
7 |
學前到高等教育 |
教育扶貧救助基金 |
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就讀的子女,在享受現有教育保障制度和助學幫扶政策(含免學雜費、助學金、生活補助、扶貧資助、助學貸款等)基礎上,仍存在與子女就學直接相關的特殊困難的。 |
每戶每年500—5000元之間 |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