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157號提案答復的函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4-07-30     來源: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XX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助力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建議》(第157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積極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市”的建議

  為推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助力共富區建設,全市上下正積極爭創“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2024年3月1日,市政府召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動員工作部署會,標志著攀枝花市“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創建工作正式啟動,當前正按照示范創建要求完善內外業,推動示范創建走深走實。“十四五”以來,全市按照持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縮小城鄉差距的要求,不斷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十四五”期間已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073.2公里,完成投資11.9億元,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網已形成,目前正逐步向較大規模自然村組延伸。2024年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100公里,持續推進農村公路專項工程建設,全面打造高質量、高品質農村公路網。下一步,市交通局將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四好農村路”建設在政策、資金上的支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農村地區、脫貧地區基礎建設,打造一批幸福美麗鄉村路,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二、關于“積極爭取全域納入四川省鄉村水務示范縣(區)建設”的建議

  為加快補齊我市農村飲水安全短板,全市上下正在積極爭創四川省鄉村水務示范縣(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創建工作。一是四川省水利廳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簽訂《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戰略合作協議》,支持攀枝花市分年度申報鄉村水務示范縣。二是省級支持我市米易縣、鹽邊縣納入百鄉百村建設范圍,2024年已向水利廳申報鹽邊縣紅格鎮、米易縣丙谷鎮,鹽邊縣紅果鄉紅果村、米易縣草場鎮晃橋村、米易縣白坡鄉張門扎村建設第一批鄉村水務建設鄉(鎮)、建設村。三是按照《水利部關于加快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水農〔2023〕283號),組織各縣(區)以縣域為單位,按照“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大服務”和“建大、并中、減小”的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思路,科學編制縣級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為申報鄉村水務示范縣,提供了建設依據和規劃指引。四是積極爭取部、省農村供水方面支持,以縣域為單元開展小型引調水工程和農村供水維修養護工程項目儲備,組織各縣(區)立足自身實際分析、研究農村供水保障需求,按照“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大服務”的發展思路,儲備2024—2026年農村供水項目89個,總投資7.16億元,將按年度、分梯次組織實施。

  三、關于“研究推動天然氣管網向城郊和中心鎮延伸”的建議

  為持續擴大天然氣供給覆蓋面,推動天然氣管網向城郊和中心鎮延伸,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落實舉措。一是實施“天燃氣進中心鎮”工程,引導、助推、鼓勵天然氣企業加大在中心鎮的投資建設,成功完成米易太陽湖公園管道天然氣建設,籌劃建設鹽邊紅格天然氣中心站項目、金江鎮管道燃氣項目。二是合理利用政策將新縣城、紅格、新九居民自建房納入中央預算內老舊燃氣管網項目范圍,不斷提升鄉鎮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為天然氣進鎮完成路徑及經驗探索,推動城鄉燃氣市政基礎配套“均衡化”。

  四、關于“研究制定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運機制”的建議

  近年來,全市上下持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集中力量辦成了很多順民心惠民生的事,但仍存在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項目建設缺乏科學性、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要求還有差距。全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增添舉措,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一是堅持規劃引領。攀枝花市“十四五”規劃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明確了“重點加強薄弱地區、弱勢群體的公共服務設施和能力建設”的要求。印發實施《中共攀枝花市委關于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意見》,為全市加快推進城鄉融合指明方向。二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重大項目建設。成功創建米易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連續三年爭取到農業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項目總投資2億元,爭取中央資金0.6億元。累計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6個,項目總投資0.67億元,爭取中省資金0.54億元,有效提升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三是指導仁和區完成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建立健全11項制度機制,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系,全面提升管護水平和質量。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我市“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7月30日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