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解讀三
來源:tcj 發布時間:2020-11-23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更快速:速度“蹭蹭”往上竄,上網沖浪“卡”時代一去不返,衛星互聯網
估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整上網做點什么,突然發現網絡斷了,或者慢了,卡了。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網絡的基礎設施跟不上。新基建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5G。
《方案》提出,省通信管理局透露,到2022年底,全省5G基站總量達到12萬個,這是目前已經建成的數量的10倍。
5G基站的大面積推廣,意味著未來更多的四川人民將享受更加流暢快速的上網體驗,即便在偏僻的山區。
更高效:工人只增加了200個,產能提高了近3倍
一條高速,正常情況下每天能通行3萬輛車,但如果進行智慧化改造,不增加一條車道,通行量可以提高到5萬;一條河流,整個流域布局了10個水電站,今后進行智能化調度改造,不增加一個機組,但新增的發電量可以相當于新建一個大型水電站。
新基建的推進,為智能化智慧化改造提供了可能,進而提升了生產的效率。
以長虹為例,其新的智能工廠投入使用,其年產量從220萬臺提升到600萬臺,但工人的數量只增加了200個,效率提升了65%。
更豐富:一定會有更多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出現
滴滴打車、美團外賣……這些新玩意的誕生,大部分都和4G的出現密不可分,那么伴隨著各類新基建的推進,又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新玩意?具體的產品很難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伴隨著新基建的推進,更多的應用場景將推出,這是毫無疑問的。
更普及:“18線城市”也可以享受到智能化服務
共享單車、UU跑腿……縱觀這些互聯網時代新潮的產品,一般都是率先被大城市市民所享有,而對于縣城,尤其是西部縣城來說,進程會晚很多,不僅遲到,甚至可能缺席。這直接導致一線城市和縣城居民出現“知識溝”現象。
新基建的推進或將終結這一歷史。《方案》提出,要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新支撐。這意味著,我們廣大縣城居民也可以很快享受到這些服務。
更便捷:最多跑一次?未來完全可以“一次也不跑”
想注冊個小公司,多次跑路,在過去,完全是常態;出去旅行,要帶上身份證;到別的城市坐地鐵,需要重新辦卡……
這些現象,今后完全可能成為歷史。隨著新基建的推進,數據充分共享,人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方便。
比如坐飛機,未來,由于實現了“一臉通”,根本不用帶身份證,不用打登機牌,直接昂首挺胸過去了;
比如在政府辦什么事,未來完全可以實現“一次也不用跑”;比如去別的城市旅行,坐地鐵,完全可以不用另外辦卡。
更安全:人身、資金、城市等安全都將大幅提高
半夜里突發山洪泥石流,沖毀房屋,沖走村民;進入山區道路,一個石頭飛下來,車毀人亡……伴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大量智能設備在地質災害預防、交通、安防等領域的應用,這些情況出現的概率會大幅度減少。
比如,《方案》提出,要在都汶高速(龍池段)、成都繞城高速、成宜高速、大運會重點道路等開展車路協同試點示范,這無疑將大大提高這些領域的安全和效率。
不只是人身更加安全,伴隨著區塊鏈在金融服務等領域創新應用,也能很大程度提升我們的城市安全、資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