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將在德陽舉辦,探索全產業鏈創新方向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9-16 來源:川觀新聞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2025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將于9月16至18日在德陽舉辦。本屆大會以“綠色新能源·智造新未來”為主題,旨在推動清潔能源裝備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助力全球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截至目前,已有來自12個國家的40余名外賓確認參會。國內方面,6名兩院院士及90多名能源裝備領域龍頭企業、科研機構代表將齊聚德陽,共商綠色發展。
大會設置“1+1+19”活動矩陣,包括1場開幕式暨主旨大會、1場裝備展覽和19場專題會議,全面涵蓋水電、風電、光伏、氫能、新型儲能、智能電網等全產業鏈熱點領域。
大會期間,將集中發布多項重磅成果。《中國清潔能源裝備領域十大標準研究成果》《全國發電設備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成果》等報告將亮相。此外,東方電氣集團將首次發布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純氫燃機。
這是德陽第三次舉辦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前兩屆大會成果豐碩,累計簽約投資項目170個、總金額4757億元,推動欣旺達、天合光能、冠宇電池、華西智能裝備等9個百億級項目成功簽約。

8月29日,由東方電氣集團完全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在東營風電裝備測試認證創新基地成功吊裝。
為何是德陽?雙方第三次牽手,旨在構建產業創新生態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浪潮澎湃。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國際共識,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大清潔能源投資,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成本持續下降,產業格局加速重構。
在這一背景下,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第三次落戶德陽,并非偶然。
德陽的“重裝基因”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中國二重、東方電機等“國字號”企業的到來,在當地奠定了重大裝備制造的基礎。此后,德陽逐步發展為全國三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之一。隨著能源轉型推進,德陽重裝產業逐步擴展至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領域。
“雙碳”目標提出后,德陽清潔能源裝備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期。目前,一個以東方電氣、國機重裝為龍頭,涵蓋研發、制造、服務全鏈條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已在當地形成,德陽還被聯合國認定為“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
數據顯示,2024年,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3500億元,發電設備產量居全球首位,覆蓋核電、風電、抽水蓄能等多個領域,貫通“源—網—荷—儲”全鏈條。
這一發展軌跡,也與本屆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的主題契合。在“綠色新能源 智造新未來”這一主題下,本次大會聚焦的不只是清潔能源本身,更延伸至裝備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智能化和循環化。大會匯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用戶單位、科研機構及金融資本,旨在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創新生態。
“我們不只辦會,還要持續跟進企業需求,推動配套合作落地。”德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德陽將通過“以展促會、以會帶展”的“1+1+N”模式,將會展“流量”轉化為產業“增量”,“清潔能源裝備供需對接、大學科技園啟動等配套活動,進一步推動技術、資本與制造資源在此高效對接。”

9月2日上午,由東方電機自主研制的巨型球閥從德陽發運,該球閥直徑近4米、重達122噸,將用于河南魯山抽水蓄能電站
未來怎么做?應對結構性挑戰,抓牢科技創新這一“牛鼻子”
9月2日,東方電機為河南魯山抽水蓄能電站制造的球閥從德陽發運。承擔該任務的司機今年已第38次運輸“德陽造”重大裝備。他表示,近年來從德陽發運的清潔能源裝備“個頭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目的地越來越廣”。
運輸數據的變化顯示出德陽“清”裝產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德陽還將科技創新視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牛鼻子”。德陽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制定技術攻關路線圖,加強共性技術研發與“卡脖子”環節攻堅。同時,持續推進制造數字化,支持企業應用智能制造模式,突破核心部件裝配、大件加工等智能化改造瓶頸。
目前,東方汽輪機建成“葉片加工無人車間及黑燈產線”,東方電機打造“定子沖片無人車間”等智能工廠。德陽已有200余戶能源裝備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54%。多項創新成果如白鶴灘百萬千瓦水電機組、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等,已成為“德陽造”的亮眼名片。
8月29日,由東方電氣自主研制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在山東東營成功吊裝,刷新全球風機單機容量和葉輪直徑紀錄。其背后是氣動與結構耦合設計、傳動鏈效率提升、電能質量優化等一系列技術突破。
雖然“德陽造”主機能力突出,卻仍面臨配套短板。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僅35%左右,中小型企業多集中于中低端產品環節,創新能力偏弱,高附加值產品占比不足10%。
應對這些結構性挑戰,德陽正從多個方面推進產業升級。創新方面,依托“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集中突破燃機高溫合金、抽水蓄能、高端閥門等“卡脖子”技術,推動研發成果向實際制造轉化。
產業鏈協同上,德陽計劃以整機制造為牽引,強化本地配套,鞏固水電、風電、核電等傳統優勢領域,同時加快氫能、光伏、儲能等新賽道布局,打造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數字化轉型也被列為重點路徑。目標到2027年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通過建設智能工廠、推行“百企示范、千企轉型”,提升制造效率和產業能級。
此外,德陽還推進關鍵部件本土化生產,提升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并借助央企海外服務網絡,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清潔能源裝備更穩健地“走出去”。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