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攀枝花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5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2-11 來源:市發展改革委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關于攀枝花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5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5年1月15日在攀枝花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譚明安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攀枝花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5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4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省委、省政府對攀枝花發展“兩區三地一中心一糧倉一門戶”的定位要求,認真執行落實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為戰略牽引,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抓共富、促和諧,全市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2024年目標完成情況。
——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95.24億元、增長(同比,下同)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6.5%)、力爭目標(7.0%以上)分別低0.2、0.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02.14億元、增長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4.0%)、力爭目標(4.5%)分別低0.4、0.9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90.14億元、增長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6.5%)、力爭目標(7.0%以上)分別低0.1、0.6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7.5%)、力爭目標(8.0%以上)分別高1.5、1.0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02.96億元、增長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7.5%)、力爭目標(8.0%以上)分別低0.7、1.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6.0%)、力爭目標(6.5%)分別低0.4、0.9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35億元、增長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9.0%)、力爭目標(10%)分別低3.0、4.0個百分點。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2.58億元、增長1.3%,較確保目標(6.0%)、力爭目標(8.0%)分別低4.7、6.7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9931元、增長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5.5%)、力爭目標(6.0%)分別低1.0、1.5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553元、增長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較確保目標(7.0%)、力爭目標(7.5%)分別低0.1、0.6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0.2%,控制在年初預期目標(3.5%)以內。
——總量減排。完成目標。
——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95萬人,完成目標(1.8萬人)。
經過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總體上主要經濟指標好于全省,在全省排位總體穩定。但2024年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市宏觀經濟環境嚴峻復雜,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難挑戰通過產業鏈供應鏈、投資等渠道影響全市經濟增長,主導工業品價格低位運行、產能釋放不足,批發業等部分服務業行業持續承壓,房地產業持續低迷,導致地區生產總值等9個指標較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批準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差距。
(二)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1.聚焦改革探索出成效,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
經驗探索逐步推進。制定實施支持西區追趕式跨越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凝練實施低收入群體托底機制、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機制、共同富裕多元投入分配機制“三項重點改革”,創造性推出托育補貼等一批改革舉措,低收入群體精準識別、農村創富共同體打造等特色做法在全省推廣,“攀枝花探索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樣板”被評為全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共富實踐成效初顯。全年共爭取各類資金217.5億元、增長52%。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季度工作例會、四川省推進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專項小組,成功協調仁和抽水蓄能電站順利調規,攀枝花灌區工程增補納入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項目清單。“三大差距”逐步縮小,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3萬元家庭持續動態清零,城鄉收入倍差縮小至2.03,中等收入群體占比突破50%。
2.聚焦需求環境提質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
項目謀劃建設提速增效。建立市級領導推進重點項目(工作)責任機制,綜合施策推動項目攻堅,全年232個市重點項目超年度投資計劃28.6個百分點,綠鑫鼎碳業焦油加工等92個項目新開工建設,攀鋼高端鈦及鈦合金用海綿鈦擴能等54個項目竣工投產。項目招引、資金爭取加力加勁,全年累計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382億元;爭取中省預算內資金10.32億元、增長45%。
消費活力持續釋放。堅決貫徹全省“消費促進年”部署,舉辦消費品以舊換新系列活動123場次,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補貼申請提交量4萬余件;組織“花城有禮”“爽爽夏季?慢漫生活”、陽光康養節等特色活動470場,拉動消費28.8億元。大力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增消費場景27個,“迷昜紅”“百杏”成功入選“四川老字號”,獲評四川省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堅持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隨叫隨到、不叫不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的服務體系,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開展“一起益企”“警隨‘企’后”等服務行動,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全市減稅降費8.15億元、惠及市場主體8100戶次。逐步破解交通瓶頸,昭攀鐵路開展可研,保安營機場安全能力提升項目及航線加密穩步推進,金沙江烏東德庫區庫尾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攀鹽高速公路開展重新招投標,攀宜高速攀枝花至會理段建成通車。
3.聚焦科技創新優產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創新驅動能力穩步增強。攀西試驗區第五次部省聯席會議勝利召開。正式籌建天府金江實驗室,四川省氫(能)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等有序推進,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氫冶金實驗室。持續推進釩鈦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成功攻克含釩精制尾渣氯化法制備高純五氧化二釩等關鍵技術,“金屬氧化礦高效浮選分離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萬噸能源級鈦材全產業鏈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全年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成交額分別增長37.7%、28.7%。
現代工業強鏈增鏈。出臺《中共攀枝花市委關于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以建圈強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高位推動釩鈦、鋼鐵、清潔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圈強鏈,攀鋼集團獲批鈦金屬新材料國家級現代產業鏈鏈長,釩鈦新材料入選“四川省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名單”,紅格南礦開發超常規推進、完成投資35億元,銀江水電站實現首臺機組發電。加快發展氫能、釩儲能等新賽道產業,揭牌成立攀枝花氫能產業園,國內首個液氫應用示范區項目落地建設,釩電池儲能納入全省新賽道產業名單。加快推進企業“智改數轉”,制造業龍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4%。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8戶、專精特新企業14戶。
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康養旅游度假產業加快發展,成為全省銀發經濟重點產業鏈主要承載地,成功舉辦中國(攀枝花)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三線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完成主體施工。現代物流取得突破,攀枝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2024年國家建設名單,獲批牽頭建設西部礦產品骨干流通走廊(國家首批批復的3條走廊之一),建成攀枝花保稅物流中心(B型)一期等。中老班列(攀枝花)實現常態化雙向開行,開行列數、貨物總量均穩居全省地級市前列。建成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農業現代化穩步提升。深入實施“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新增省級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全市糧食播面達68.8萬畝、產量26.4萬噸,水果、蔬菜產量突破180萬噸。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高標準農田3.2萬畝、高效節水0.48萬畝,改造農業種植園地6.75萬畝,建設“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復合基地20萬畝。
4.聚焦城鄉融合促協調,發展承載能力持續增強。
城市品質有力提升。深入開展城市更新行動,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97個,完成既有住宅電梯增設100部,東區桃源街棚改土地再利用等4項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二期開工建設,阿署達花海首開區、銀江湖公園等建成開放,新增綠地9萬余平方米。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陽光大道南延線隧道、龍灘路路基實現貫通,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網92公里、燃氣管網158公里,完成天然氣置換4萬余戶。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探索打造帶動型、聯動型、資源互補型3類13種農村創富共同體發展模式,村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上覆蓋率達100%,全市脫貧人口年均純收入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深入實施“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動,建成省級和美鄉村24個、市級和美村莊16個。建成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米易縣擴大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有序推進。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海峰鑫化工、攀鋼鈦金屬材料公司分別成功申報國家、省級綠色工廠,城鎮竣工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98.7%,工業、建筑等七大領域設備更新5.38萬臺(套)。頒布實施《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生態修復尾礦庫等1685.9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4萬畝、完成營造林14.6萬畝,東區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96.4%,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水環境治理典型經驗做法作為全省唯一市(州)獲生態環境部激勵表揚。
5.聚焦民生民本增福祉,人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社會保障擴面提質。探索9項基本公共服務拓展常住人口覆蓋面。投入1.8億元救助資金保障3萬余名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困難群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分別提升至840元、700元,均居全省第3位。資助1.8萬余名醫療重點救助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4.5%、95%以上。推進建設保障性住房2021套(間)。
惠民工程落地落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5%以上,42件民生實事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9%。“一老一小”服務日益完善,全市街道層面養老服務綜合體覆蓋率達100%,縣(區)未成年人保護站、保護點覆蓋率均達100%,兌現上年度育兒補貼1900余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7萬人、脫貧人口外出務工1.64萬人,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優質。在全省率先探索綜合實驗高中辦學模式,新(擴)建投用學校6所,推動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學位覆蓋率達92.7%,高考本科和重本錄取水平居全省第3,攀枝花技師學院榮獲世界技能大賽銀牌。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能力,建成國家、省級重點專科31個,獲批國家神經系統疾病、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分中心,中醫藥支付方式改革經驗在全國作典型案例交流。“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扎實推進,2024全國“四季村晚”冬季主會場等活動在攀舉辦,成功創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新(改擴)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226個,舉辦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總決賽等市級以上賽事活動80余項。公共服務質量總體滿意度居全省第1。
6.聚焦底線思維保安全,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安全形勢總體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9.7%、14.8%,無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堅持森林草原防滅火和防汛減災“兩手抓”,成功處置“2·13”“2·28”森林火災,實現人員“零傷亡”;累計轉移避險群眾1萬余人次,連續8年實現防汛減災人員“零傷亡”。實現自建房C、D級危房工程整治率92%,居全省第1。
重點領域風險有效防范化解。按期足額償付全市法定債務,超額完成隱性債務年度化解任務,全市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低至1.19%,非法集資案件實現“零新發”。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完成保交房5253套。
社會治理不斷深化。深入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和小區依法治理省級試點。扎實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出臺全國首部市縣鄉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暨人民調解“雙中心”規范化建設地方標準,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4163件。持續保持對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全市刑事、治安案件分別下降33%、5.3%,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8年穩步提升。
我們主動接受監督指導,堅決貫徹《攀枝花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攀枝花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4年計劃的決議》,認真辦理落實《攀枝花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攀枝花市2024年1至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2024年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12件、政協提案190件,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全市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創新能級有待提高,新質生產力還需加快培育,城鄉融合發展不足,交通、物流、水利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尚不完善,財政、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防范化解任務仍重,民生保障和改善離群眾期盼還有差距,共同富裕探索實踐還需加力加勁、原創性經驗成效不夠多。針對這些問題,今后還須加大工作力度予以解決。
二、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也是深化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關鍵之年,更是攀枝花建市60周年,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按照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經濟社會工作總體要求是: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對攀枝花發展的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兩試引領、五市并進、共富共美”工作體系,更加注重擴大內需,更加注重產業支撐,更加注重改革開放,更加注重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以實干實績為攀枝花建市60周年獻禮。
綜合研判當前經濟形勢,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頭等大事”,考慮到全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基本趨勢和我市面臨的諸多疊加政策機遇、有利條件,充分估計國內外環境的復雜嚴峻性和增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與市“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研究提出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0%以上。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8%以上。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6.2%以上,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建筑業增加值增長6.0%。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4%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4.5%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7.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0%。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
——總量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
——城鎮新增就業力爭1.7萬人。
三、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堅定不移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全力抓項目促發展。
1.全力推動經濟穩中有進。加強經濟運行分析調度,推動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見效,保障好企業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引導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確保全市產業鏈供應鏈總體穩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隨叫隨到、不叫不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服務品牌建設,進一步破除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領域隱性壁壘。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總結“十四五”發展成效,高質量編制全市“十五五”規劃《綱要》,科學確定“十五五”規劃目標,對接爭取全市重大事項納入國家、省“十五五”規劃范疇。
2.加快項目謀劃建設。充分發揮市領導推進重點項目(工作)責任機制,全力推動紅格南礦等349個省、市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力爭全年新開工項目150個以上、竣工項目60個以上,確保全年完成投資335億元、增長10%以上。緊盯中央預算內、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投向,謀劃符合投向項目400個以上、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建立健全新型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招引攻堅行動,全年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達300億元以上。
3.開展消費提振專項行動。制定提振消費行動新一輪方案。加快培育“花在花城”消費品牌,加力擴圍落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優化舊品回收處理機制、提升換新補貼兌現便利度,辦好“冬日暖陽,夏季清涼”系列主題促消費活動,更大力度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推進“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加快推進中國供銷·星悅茂地下空間等項目建設,提升東創仁和·悅光島等現有商圈業態布局,打造不少于10個特色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等新型消費模式,培育交易額2000萬元以上電商企業3戶。
(二)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全力建圈強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1.做大做強現代工業。突出“大抓產業、大抓工業”導向,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建立“鏈長+副鏈長+牽頭部門+主要承載地+協同發展地”協同推進機制,落實“六個一”服務保障機制,推動“9圈21鏈”筑鏈成群。著力強鏈項目攻堅,加快建設安寧鈦材年產6萬噸能源級鈦(合金)材料全產業鏈等重點項目。持續開展“鏈主鏈屬”企業培育行動,力爭全年新增規上企業30戶、專精特新企業6戶。深化釩鈦高新區“一區多園”協同發展模式,完成釩鈦高新區等開發區整合優化工作,推動米易、鹽邊、仁和成功申報省級開發區,布局鈦熔鍛造、釩儲能材料等“薄弱缺”項目。
2.做精做特現代農業。深化“天府第二糧倉”建設,確保全年糧食作物面積、產量持續穩定在69萬畝、26.4萬噸以上。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生態圈建設,大力發展芒果、蔬菜、漁業等現代種業和果汁果酒果干、精制茶、預制化食品等精深加工業,實現“攀菜”“攀果”量質齊升。積極爭創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改)建高標準農田2.3萬畝,推動米易縣老街子水庫、鹽邊縣紅格水庫開工建設。
3.做優提質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康養旅游度假產業,深入實施“引客入攀”和留客行動,加快建設大黑山旅游景區等重點文旅項目,推動火紅年華創建4A級旅游景區,培育提升阿署達、迤沙拉、聯合村等民宿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攀枝花國際鐵路物流港等重大物流項目建設,培育提升樞紐經濟、通道經濟水平。提質培育1—2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力爭全年新增規(限)上服務業企業40戶以上。
4.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清潔能源資源系統開發,“兩手準備”確保仁和抽水蓄能電站和攀枝花灌區工程盡早實質性開工,確保110萬千瓦光伏項目部分容量并網發電、銀江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加速布局釩儲能、新能源材料、氫能等新賽道產業鏈,加快建設當升蜀道、川發龍蟒等磷酸鐵鋰項目,推動東方電氣1000套/年燃料電池產線、攀枝花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智能制造基地一期等項目建成投運,推動中順科技LED封裝及支架生產等項目滿產達效。構建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圈,建成正氫科技氫動力無人機生產、“1+N”無人機試驗場等項目,開通低空航線10條以上。
(三)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優市,全力打造高水平攀西科創中心。
1.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高水平籌建天府金江實驗室,推進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力提升,優化四川釩鈦產業技術研究院運行機制,打造四川省氫(能)技術創新中心核心優勢。建設鈦鋼聯合、高端增材制造等中試平臺,爭創國家級釩鈦新材料中試平臺。
2.推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同向發力。加快推動國家、省支持攀西試驗區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盡快落地實施。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推行“雙向揭榜掛帥”等科技攻關組織方式,加快攻堅突破氧化球團堆浸提釩等重大關鍵技術,全年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6%以上。構建完善從創新成果發現、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到產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高標準建設“線上科創通+線下科創島”創新服務平臺,加快推動高爐渣提鈦技術工程轉化應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力爭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以上。
3.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五年倍增計劃,力爭全年高新技術企業達9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20家。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整合設立建圈強鏈基金,加快推廣“積分貸”等科技金融產品。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工作。
(四)堅定不移推進人才興市,全力做好“引、育、留、用”。
1.強化人才引進培育。扎實推進“攀枝花優才計劃”和高端人才引領、緊缺人才支撐工程,創新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院引所“三招三引”活動,全年新引進各類人才增長10%以上。建成釩鈦鋼鐵省級人才市場和市級公共實訓基地,開展補貼性產業工人隊伍技能培訓,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其中技師及以上高技能人才200人以上。
2.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動力。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分紅等激勵機制,深入開展先進釩鈦鋼鐵材料和清潔能源人力資源支持綜合試點,更大力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技術攻堅攻關熱情。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鄉村振興等青春建功和銀齡行動,更大力度激發“全齡段”智慧力量。
(五)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美市,全力推動生產生活綠色轉型。
1.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和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深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加快淘汰更新高耗能、高污染設施設備,完成攀鋼、鋼城集團2戶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確保完成“十四五”期間能耗強度降低目標。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持續推動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
2.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支持米易縣建設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縣。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持續實施金沙江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治理等工程,確保金沙江(攀枝花段)美麗河湖建設成果通過國省評估。認真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加快推進省級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深化米易、鹽邊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動生態產品總值核算進入實質性階段。
3.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大氣污染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整治,抓好金沙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和重點小流域生態保護治理,開展尾礦庫環境問題排查治理,保持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96%以上,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從嚴從實推動央督、省督反饋問題整改,確保所有問題按進度整改到位。
(六)堅定不移推進創富榮市,全力開展共同富裕探索實踐。
1.完善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體系。組建攀枝花共同富裕發展研究院,建立運行共同富裕高級專家指導委員會。探索建設全市共同富裕指數監測評估展示大數據平臺,多維度監測、展示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成果。用好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季度交流、省上推進共同富裕專項領導小組等“金牌渠道”,持續梳理謀劃一批重大事項獲國家、省支持,爭取一批試點、示范等落戶攀枝花。
2.持續開展共富探索實踐。扎實開展“消底提低擴中”、農村飲水“消底”、打通“斷頭路”等補短板強弱項行動,加快縮小“三大差距”,力爭中等收入群體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扎實推動農村創富共同體建設,建成市級樣板創富體5個、縣級樣板創富體15個。持續深化低收入群體托底機制、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機制、共同富裕多元投入分配機制探索,著力科技創新、城鄉融合、區域協調、民生改善和社會動員等五大重點領域探索,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共同富裕路徑模式和規律性成果。
(七)堅定不移打造宜居宜業城市,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1.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積極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立城市更新可持續實施模式,深入實施基礎設施、三舊一村、風貌塑造、治理能力四個老城區有機更新專項行動,全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97個、既有住宅增設電梯100部。加快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網80公里、燃氣管網110公里、天然氣置換2萬戶,加快建設龍灘路、龍灘箐隧道等路網項目。拓展居民公共休閑空間,加快推進攀枝花公園改造提升等項目,新(改)建綠地面積7萬平方米。
2.以開放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暢通城市對外通道,全力爭取增開北京等地航線航班,加快推進昭攀鐵路等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攀鹽高速公路、大麗攀鐵路、保安營機場安全能力提升項目,加快推進金沙江烏東德庫區庫尾航道整治工程,力爭宜攀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加快建設中老班列集結中心,提升中老班列運營質效。拓展特色優勢產業產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5億元、增長15%以上。深化“三圈聯動發展”,推動與“中圈”城市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共享,有序承接成渝貴昆“外圈”、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
3.打造和美鄉村。深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守住不發生大規模返貧底線。建設34個省級和美鄉村、50個市級和美村莊,新(改)建農村公路137公里。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持續開展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確保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0%以上、97%以上、100%、100%。
(八)堅定不移提升群眾幸福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適度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救助標準。探索建立財政資助、金融助力、應保盡保的低收入群體社保托底新模式,開展集體經濟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試點,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梯次減負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推進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建成投用保障性租賃住房1822套(間)。持續打響“慈善花城”品牌,持續實施“共富揚帆暖夕陽”老年助餐等公益慈善促共富項目。
2.深入實施民生工程。確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5%以上。加強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政策幫扶,持續實施勞動技能提升行動,加快建設部署“1+6”公共實訓基地,推動零工市場全覆蓋。不斷健全“一老一小”服務保障體系,發展“家門口”嵌入式養老,支持專業機構利用閑置場地、校舍新(改)建養老托育機構和普惠性幼兒園向專業托育機構轉型,擴大育兒補貼發放范圍,打造生育友好城市“攀枝花樣板”。提速建設全省銀發經濟產業鏈主要承載地,支持米易縣全域打造國家級銀發經濟示范園。
3.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健全與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學校布局,優化學位供給機制,開展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建好“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加快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建設,推進市域醫療資源全面貫通,力爭建成市級互聯網分院和檢查檢驗互通共享平臺,支持米易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成為西部地區綜合醫改典型樣板。加快推進全域研學旅游示范區和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縣級標準化試點建設,探索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使用權分置改革和公共文化場館景區化建設。加快建設體育強市,籌備全省第十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推動婦女、退役軍人等社會事業發展,申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九)堅定不移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攀枝花,全力守底線保安全。
1.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深入實施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動,強化“三品一特”安全監管,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貿、危化品、非煤礦山、城鎮燃氣、城鄉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統籌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地災防治、防汛減災等,力爭人員“零傷亡”。持續強化既有房屋安全監管,確保完成所有自建房C、D級危房安全隱患整治。
2.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嚴格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加大力度爭取再融資債券、一攬子化債政策和資金,有力有序推進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化解。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領域風險,加強金融機構風險監管,確保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在2%以內。持續開展問題樓盤風險化解處置,維護購房群眾合法利益。
3.著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落實好“破解‘小馬拉大車’”40條措施,以減負賦能新舉措提升基層治理新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雙中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廣“第三方調解”“遵法評理”等矛盾多元化解模式。深入實施“警隨‘企’后”特色服務模式,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奮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攀枝花、法治攀枝花。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經濟社會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認真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建議,堅決落實大會的審查意見和決議,拼搏實干、勇毅前行,團結奮斗促進共同富裕、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慶祝建市60周年!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2024年完成情況及2025年
預期目標
|
指標 |
單位 |
2024年預期目標 |
2024年預計完成情況 |
2025年預期目標安排 |
|
|
確保目標 |
力爭目標 |
||||
|
一、地區生產總值 |
% |
6.5 |
7以上 |
6.3 |
6.0以上 |
|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
% |
4 |
4.5 |
3.6 |
3.8以上 |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 |
6.5 |
7以上 |
6.4 |
6.2以上 |
|
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 |
% |
7.5 |
8以上 |
9.0 |
7.5以上 |
|
建筑業增加值 |
% |
—— |
—— |
—— |
6.0 |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 |
7.5 |
8以上 |
6.8 |
6.4以上 |
|
二、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
% |
6 |
6.5 |
5.6 |
4.5以上 |
|
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 |
9 |
10 |
6.0 |
5.5以上 |
|
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
5.5 |
6 |
4.5 |
5.0 |
|
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
7 |
7.5 |
6.9 |
6.0 |
|
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 |
6 |
8 |
1.3 |
7.0 |
|
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 |
3.5以內 |
3.5以內 |
3.5以內 |
|
|
八、節能減排 |
|||||
|
總量減排 |
— |
完成省下達目標 |
能完成 |
完成省下達目標 |
|
|
九、就業 |
|||||
|
城鎮新增就業人口 |
萬人 |
1.8 |
完成 |
力爭1.7 |
|
|
備注: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采用同口徑 |
|||||
名 詞 解 釋
1.兩區三地一中心一糧倉一門戶: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和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支持我市與涼山州共建“天府第二糧倉”、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支持我市與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共建全國重要清潔能源基地,支持我市建設川西南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打造“四川南向開放門戶”。
2.“三大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
3.“碳達峰碳中和”:中國提出的兩個階段碳減排奮斗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
4.“一老一小”:養老和托育。
5.“兩試引領、五市并進、共富共美”:突出共同富裕試驗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引領作用,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科技優市、人才興市、生態美市、創富榮市,統籌推進市域一體聚富、勤勞創新致富、和合善治促富、成果共享奔富,聚力實現產業豐美、環境優美、人文和美、生活甜美。
6.“三品一創”:品質供給、品尚引領、品味生活,創建一流消費環境。
7.“六個一”服務:一條產業鏈“一份產業圖譜、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支持政策、一個科技攻關計劃、一個行業協會、一個項目庫”。
8.“9圈21鏈”:釩鈦鋼鐵新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工、陽光康養、現代商貿物流、現代特色農業、光電信息、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9大產業生態圈;釩產業、鈦產業、釩鈦低微合金耐磨鑄造、先進鋼鐵材料、鈷鎳鉻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氫能、動力電池、綠色智慧微電網、新一代煤化工、綠色磷化工、康養產業、現代商貿、現代物流、現代種業、農產品深加工、新型顯示、LED照明、電子元器件、低空制造及應用、文創產業、人工智能等21條產業鏈條。
9.“一區多園”:攀枝花釩鈦高新區2020年在托管鹽邊釩鈦產業開發區、仁和區南山循環經濟發展區的基礎上,2021年將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納入托管范圍,進一步做大做強“一區多園、聯動發展”格局。條件成熟后,將攀枝花格里坪特色產業園區、米易白馬工業園區納入“一區多園”發展。
10.“1+N”無人機試驗場:市級建設一個中心試驗場+各縣(區)至少建設一個試驗場。
11.“1+6”公共實訓基地:1個市級公共實訓基地和各縣(區)、釩鈦高新區技能人才平臺全域覆蓋。
12.“三品一特”: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產品和特種設備。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