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2部門關于印發《攀枝花市“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1-07 來源: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各縣(區)衛生健康局、經濟和信息化局、教育和體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商務局、文廣旅局、市場監管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疾控中心:
體重水平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慢性疾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逐年增加,為貫徹落實國家和四川省體重管理年活動工作要求,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一)總體目標。
自2024年起,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實現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漸形成,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得以改善。
(二)具體目標。
1.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工間操覆蓋率達50%;
2.學校將體重管理納入健康教育課的比例、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課程開課率均達到100%;
3.各縣(區)營養健康食堂建成率達到30%;
4.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提供體重管理及肥胖癥診療服務覆蓋率達100%;
5.居民體重管理知識知曉率較基線水平提高10%,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9%。
6.兒童青少年超重率、成人肥胖率在2023年基礎上年均增幅控制在2%、5%內。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科普宣傳,提高體重管理意識。
1.加強體重管理科學指導。根據國家和省級體重管理核心知識標準,編制符合我市情況的體重管理核心知識宣傳資料并積極推廣。做好體重管理權威信息宣貫,將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體重管理指導原則、基層醫務人員開展體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導要點、體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相關標準等權威信息列為科普宣傳重點內容。在食品生產、流通、消費領域常態化開展食品安全普法教育和監督執法,加強公眾食物營養和飲食文化教育,倡導“三減三健”、吃動平衡等健康理念,及時發布消費提示和健康風險提示,指導公眾正確認識健康體重、科學動態管理體重,推動體重管理逐步形成社會自覺。(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相關部門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縣(區)落實,不再列出)。
2.豐富體重管理科普形式。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體重管理科普宣教“九進”(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進醫療衛生機構、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進商超、進賓館、進餐館食堂、進科普基地)活動,充分利用傳統媒體以及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廣泛影響力,探索建設開設具有攀枝花本土特色的健康科普欄目,打造線上科普陣地,大力推廣健康科普叢書,逐步擴大體重管理知識普及覆蓋范圍。結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愛國衛生月、全民營養周、食品安全宣傳周、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中國學生營養日、“健康中國 母親行動”宣傳月、中醫藥文化服務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三減三健”、體重管理相關宣傳活動,積極應對“小胖墩”“節日胖”“假期肥”等體重問題。(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體重管理科普能力。培育體重管理專家,壯大健康科普隊伍。推動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醫務人員開展體重管理相關科普工作。強化營養指導員培訓機構的遴選管理,推進專(兼)職營養指導員的配備使用。繼續推進“百萬群眾體育引領員工程”,組織和動員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引領員(指導員)深入到社區、鄉村、景區、賽事現場等,開展體育健身志愿服務工作。加強均衡營養、科學健身技能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家庭健康指導員的培訓,提升體重管理宣教指導能力。定期征集體重管理或肥胖防控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實踐案例,并推廣應用。(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教育和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專業支撐,提升體重管理能力。
4.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優勢。加強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等8項食養指南、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與運動指導原則、慢性病患者食養指南、肥胖癥診療規范等相關技術方案的宣貫培訓,鼓勵醫護人員在日常診療護理過程中將相關知識技能納入健康宣教內容,并將其納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內容,逐步完善醫護人員健康教育考核機制。鼓勵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營養、內分泌、運動康復、胃腸外科、中醫、心理衛生等專業資源,提供體重管理和肥胖癥診療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簽約服務內容,定期為簽約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并對體重異常或有肥胖風險的人群進行早期干預。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社區、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開展體重管理技術指導和健康咨詢活動。(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5.強化中醫藥的技術支撐作用。進一步推廣體重管理中醫藥適宜技術,對診療、護理、康復等相關人員開展體重管理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逐步擴大中醫藥養生保健技術的應用范圍。研究制定健康體重中西醫結合干預方案,為各類人群提供體重綜合評估、體格檢查、中醫體質辨識和包括起居調攝、中藥膳食、中醫運動處方等在內的中醫藥服務,支持中醫類醫療機構牽頭開展兒童青少年肥胖中醫藥干預試點。落實婦女、兒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預指南,結合健康四川中醫藥專項行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加強婦女、兒童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肥胖篩查和治未病干預。(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6.推動體重管理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體重管理模式。開展體重變化規律和機體代謝的基礎研究。推廣成熟的體重管理相關醫藥及穿戴設備。,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制定個性化營養、運動干預方案中的應用。與高校開展科研項目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轉化,共同推進體重管理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和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動員社會參與,提升體重管理效能。
7.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實施市、縣、鄉、村四級健身設施體系完善行動,加快運動健身場所、健康步道等群眾健身場所建設,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的體育場地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中階段學校每周安排3節體育課,逐步達到中小學校學生每日綜合體育活動時長不少于兩小時;加強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和體育教師配備,完善分學段、分等級、跨區域校園體育競賽機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年至少參加1項校級體育比賽項目。推動“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在城鄉社區普及,組織參加全國“萬步有約”暨四川省“健走天府·萬步有約”健走大賽、繼續利用微信小程序開展“工會健步行”等活動,繼續開展“健身氣功進機關”活動并逐步擴大普及范圍,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體醫融合”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推進運動促進健康非醫療干預行動,推廣應用運動處方,推動體質監測與科學健身、體醫養等融合。逐步擴大健康小屋在健康社區、單位、學校、醫院的覆蓋范圍,推動健康小屋體重測量結果自動上傳。鼓勵各地打造體重管理體驗場館。加強健康機關企事業單位建設,鼓勵單位為職工健身提供基礎設施和條件。全面推進營養健康食堂(餐廳)、營養與健康學校、健康超市建設,鼓勵提供“三減”食品,設置低鈉、無糖、少油食品購買專區,校園內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推廣健康“小五件”(體重秤、腰圍尺、限鹽勺、控油壺、體重管理日歷),創新開發具有本地民族、文化、行業特色的體重管理文創產品。鼓勵家庭、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等配置體重秤,有條件的配置體成分儀。鼓勵各級工會成立職工健身興趣小組,支持職工開展各類健身活動。結合文旅資源和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登高、舞龍、舞獅、劃龍舟、民族舞蹈及其他非遺傳承文化等群眾文化活動,推動文旅體融合發展。鼓勵在學校、超市、餐飲店、蔬果店等設置營養健康標識或提示,鼓勵各類餐飲協會開發健康菜譜。鼓勵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揮健康險的支持保障作用。鼓勵開發具備連續動態采集分析體重變化并提供體重管理建議的移動應用程序(APP)和小程序,促進體重管理日常化、便利化、規范化。(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攀枝花監管分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8.倡導健康消費新理念。充分利用體重管理新技術、新成果,引導健康相關企業研發體重管理新產品。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監督指導食品生產企業合規標識標注,鼓勵企業完善預包裝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標簽標識。在學校、餐廳、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開展宣傳活動,提高消費者正確認讀食品營養標簽能力。鼓勵線下食堂、餐廳和線上外賣平臺提供“三減”食品、菜品個性化定制服務,鼓勵配餐企業針對不同學齡段學生提供營養配餐服務。建立體育市場主體分級培育機制,鼓勵體育企業研發體重管理智能設備,引導體育培訓、健身等機構結合數字科技開展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評估,向運動人群出具體重適配的運動處方。(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強化家庭體重管理的重要作用。將體重管理納入健康家庭建設內容,推進“健康知識進萬家”,培養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家庭成員“三知一管”(即知曉健康體重標準、知曉自身體重變化、知曉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自身體重)。推廣廣場舞、健步走等適宜家庭參加的休閑健身項目。鼓勵家庭成員共同設定體重管理目標,共同制定并落實健康飲食和運動健身計劃,加強相互監督,借助智能設備、體重管理小程序等幫助家庭成員養成科學運動習慣,掌握科學“三減”烹飪技巧,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風險。(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突出重點人群,落實體重精準管理。
10.做好孕產婦體重管理。加強孕產婦體重管理、營養評價和身體活動指導,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廣應用孕期增重標準和孕產婦營養保健服務指南,加強育齡婦女合理膳食與科學運動,推動孕產婦營養門診建設,做好婦女圍孕期營養保健咨詢、母乳喂養指導和健康干預服務,促進婦女孕前維持適宜體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產期營養相關合并癥和并發癥,產后減少體重滯留,預防低體重兒、巨大兒及早產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減少肥胖的代際傳遞。(市衛生健康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做好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體重管理。扎實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項目,按規范免費為全市0~6歲兒童提供相應監控服務,將超重、肥胖兒童納入專案管理,實施“陽光驛站”“愛在開端”項目,加強科學育兒咨詢指導服務,強化體格生長監測、營養與喂養指導、運動(活動)指導,促進吃動平衡,預防和減少兒童超重和肥胖。(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做好學生體重管理。強化父母是兒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培養兒童青少年形成自我動態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的健康習慣。落實教育部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任務,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將體重管理納入學校《生命、生態、安全》《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落實課程課時要求。配齊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或保健教師,提升學校體育教師和校醫體重管理宣教和指導能力,加強兒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動運動和心理干預等保健工作,促進超重肥胖學生做到一減兩增,一調兩測”(減少進食量、增加身體活動、增強減肥信心,調整飲食結構、測量體重、測量腰圍)。開展中小學生健康體重夏令營等健康促進活動;開展大學生健身活動,將體重管理、科學生育等健康教育內容納入選修課程。加強學生體質監測數據分析,針對學生超重肥胖情況,提出校園減重措施并及時反饋家長。對家校發現的生長遲緩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學生,及時引導至相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個性化營養、運動指導或醫學治療。(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做好職業人群體重管理。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健全職工健康檔案,加強職工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培訓,鼓勵定期組織職工體檢,綜合評估超重、肥胖狀況,提出改進措施。在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之家配置健身器材,組織職工開展工間操、健身操、瑜伽、健步走等健身活動和職工運動會、“三大球”等比賽,積極組織職工參加全國“萬步有約”暨四川省“健走天府﹒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將職業健康工作納入單位工會、職代會專題報告。持續推進健康企業建設,選樹“職業健康達人”,加強職業病預防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市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做好老年人體重管理。通過舉辦“老年健康宣傳周”“敬老月”等系列活動,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加強老年人體重管理宣教,倡導家庭成員主動學習老年人體重管理相關知識技能,提高家庭健康養老水平。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健康指導作用,做好老年人選擇適口餐食、堅持適當運動、維持適宜體重等的宣傳教育和指導干預,加強老年綜合評估,做實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強化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柔韌性訓練,預防肌肉減少及肥胖,減緩機能衰退。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養老機構、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開展老年人體重管理教育。支持組建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或健身團隊,定期舉辦老年文化藝術節、老年人運動會等文體活動。鼓勵街道(社區)為老年人提供運動健身場所、設施和器材,方便老年人就近鍛煉。(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實施
2024年,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完善多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體重管理年”活動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開展面向公眾和重點人群的主題宣傳活動。
2025年,實現體重管理主題系列宣傳活動全覆蓋,開展面向專業人員的體重管理技術培訓。各部門結合職責分工落實體重管理相關工作任務。開展體重管理特色案例征集和推廣活動。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026年,繼續開展體重管理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加強體重管理和監測。各部門結合職責分工,開展“體重管理年”活動督導和評估工作,做好活動總結和經驗推廣。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部門職責。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牽頭開展“體重管理年”活動,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和實施方案;組織開展體重管理宣教和監測工作,建立科學的監測體系,定期發布監測報告;為相關部門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和培訓提供技術支持,確保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統籌推進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健康氛圍;持續將“健康體重”管理率納入群眾愛國衛生運動,深化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內涵;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體重管理宣教指導和干預治療,制定相關的宣教材料和指導方案;推廣體重管理適宜技術,提供運動處方服務,推廣高脂血癥等8項慢性病患者食養指南,確保患者得到個性化的指導和治療;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體重管理健康宣教工作和身體活動指導。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負責引導企業開發生產“三減”食品;鼓勵企業積極研發和生產體重管理相關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教育和體育部門負責將體重管理納入學校健康教育體系,制定相關的教育內容和教學計劃;保障學生校內體育活動時間,提升學生體質;針對超重、肥胖學生進行個性化干預指導,制定個性化的減重計劃和方案;牽頭體衛融合工作,制定運動促進健康計劃并推動落實,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分析,了解公眾的體質狀況和健康水平。科技部門負責推動體重管理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民政部門負責鼓勵基層老年協會、養老機構、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參與并提供老年人體重管理教育和服務。商務部門負責推動超市、農貿市場等銷售終端銷售“三減”食品。文化廣播電視旅游部門負責推動旅游星級飯店提供體重測量和“三減”菜品研發服務,鼓勵旅游景點開展體重管理知識宣傳;組織協調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及所屬新媒體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體重管理年”相關主題宣傳;制定宣傳計劃和宣傳策略,確保宣傳活動的廣泛性和影響力。市場監管部門負責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工作,打擊虛假宣傳和違法銷售行為,加強對食品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監管力度,確保銷售終端的食品安全和質量。金融監管部門負責鼓勵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支持和引導措施,充分發揮支持保障作用。工會負責牽頭健康機關企事業單位建設,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倡導開展職工體育活動,支持開展職工體重管理知識宣傳并定期組織體檢。團委負責健康志愿服務工作,組織志愿者開展體重管理知識宣傳和技能培訓;推動將體重管理知識宣傳和技能培訓納入青少年自護宣教內容,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婦聯負責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推動培育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組織開展家庭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家庭成員的健康素養和生活質量。
(二)強化協作同聯動。各相關部門需要深刻認識體重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基礎性地位,務必高度重視,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協同合作機制,統籌各方資源,集中各方力量,為深入推進體重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強“體重管理年”活動與愛國衛生運動、健康攀枝花行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以及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等工作的有機融合與協同推進,形成推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的強大合力。
(三)及時監測評估。加強體重狀況監測分析,及時掌握人群體重水平及相關影響因素變化,指導開展重點人群體重管理。持續高質量開展營養和慢性病相關監測、健康生活方式調查、體重管理效果評估,加強不同部門監測數據的共享利用,針對監測發現的異常情況,及時進行風險預警和干預處置。各部門結合職責分工督促體重管理相關工作落實,針對“體重管理年”活動情況進行評估,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確保體重管理相關目標如期實現。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攀枝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攀枝花市教育和體育局 攀枝花市科學技術局
攀枝花市民政局 攀枝花市商務局
攀枝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攀枝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攀枝花監管分局 攀枝花市總工會
共青團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婦女聯合會
2024年12月26日
相關鏈接:文字解讀 | 《攀枝花市“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