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讀丨《攀枝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4年修訂)》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4-12-26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修訂背景及依據
為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機制,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最大程度減緩和降低污染影響,改善空氣質量,保障公眾健康,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川辦發〔2024〕46號)要求,結合攀枝花市實際,修訂《攀枝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2年修訂》,形成了《攀枝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4年修訂)》(以下簡稱《預案》)。
二、主要修訂的內容
(一)對適用范圍進行了修訂。將適用范圍由“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重污染天氣的監測預警、污染控制和應急處置工作”調整為“適用于在攀枝花市行政區域內因細顆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
(二)對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一是指揮機構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調整為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統籌組織領導和指揮協調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二是將組織機構分為市、縣2級,同時結合部門職責,對部分成員單位職責進行了調整。
(三)修訂預警啟動標準。
降低了預警啟動條件,修訂后是:
啟動黃色預警:預測日AQI(空氣質量指數)>200或日AQI>150持續48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更高級別預警條件。
啟動橙色預警:預測日AQI>200持續48小時或日AQI>150持續72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更高級別預警條件。
啟動紅色預警:預測日AQI>200持續72小時且日AQI>300持續24小時及以上。
(四)修訂預警條件。
在第4章節“預警”的“4.2 預警類別及啟動條件”內容中,增加“市環委會辦公室綜合考慮氣象、地形、污染傳輸特點等因素,合理劃分全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區域,原則上啟動同一等級預警,預警等級和應急響應時間不再依據單個轄區預測預報結果確定。”
三、《預案》主要內容
《預案》共11個章節。
第一章 總則。包括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預案體系。其中明確適用于在攀枝花市行政區域內預測可能發生因細顆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明確市級組織指揮機構為攀枝花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并明確市級有關單位的職責。
第三章 監測會商與評估。明確應急響應過程中或應急響應終止后,市環委會辦公室負責組織從應急響應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等方面分析污染過程,評估重污染天氣應對效果。
第四章 預警。明確預警分級,按照污染程度,全市重污染天氣預警級別由低到高分為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三級。明確預警類別及啟動條件,明確預警批準和發布、應急響應、預警調整及解除程序。
第五章 應急準備。明確市級、各縣(區)、釩鈦高新區應提前做好應急準備,組織編制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操作方案,并每年動態更新。以及應急減排清單和應急響應操作方案編制的要求。
第六章 應急響應。明確應急響應對應的等級和響應措施,包含健康防護措施、倡議性減排措施、強制性減排措施3種。健康防護措施主要是提醒群眾、學校等做好相應防護。倡議性減排措施主要是指導公眾積極參與污染物減排,力所能及減緩污染趨勢。強制性減排措施主要是工業企業、工地、汽修鈑噴、餐飲企業、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需要履行的法定減排責任。
第七章 信息發布。依托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渠道,及時組織專家對重污染天氣過程進行分析解讀,及時、準確、客觀地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和應對情況,主動回應公眾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輿論。
第八章 應急保障。從組織、資金、物資、科技、通信等方面制定應急保障措施。
第九章 監督問責。明確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成員單位,將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及人員責任。對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未落實減排措施、自動監測數據造假、生產記錄造假等行為,嚴格依法查處。對已評定績效等級的工業企業,未達到相應指標要求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章 預案管理。包括預案編制、備案、培訓和演練、修訂。其中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動態更新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切實提高應急預案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一章 附則。本預案由市環委會辦公室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解讀機構: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
聯系電話:0812-334840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