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下好防汛減災“先手棋”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7-04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圖為市氣象災害預警中心。

  受西南氣流云系和水汽輸送較常年偏強影響,我市于今年5月下旬進入雨季,較往年同期偏早10余天。

  氣象預報預警作為防汛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我市通過科技賦能,強化氣象監測預警技術升級,不斷提升預報預警的精準性、時效性,下好防汛減災“先手棋”。

  雷達監測全覆蓋 數據采集更精準

  在仁和區大龍潭鄉干壩子村,村民納宗榮正忙著采摘成熟的蔬菜,降低暴雨、冰雹等災害天氣對蔬菜的損害。他告訴記者,當地產業主要以蔬菜、烤煙等種植業為主,眼下正是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季節,隨著雨季提前到來,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天氣情況。“現在天氣預報對冰雹、強對流天氣、降溫等極端天氣預報得比較精準。”納宗榮說,“我們每天隨時都要在手機上查看氣象短信和天氣變化情況,接收到暴雨等天氣預報,要提前安排采摘,同時挖好排水溝,避免菜地和房屋周邊積水,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天氣情況精準預報的背后,是我市氣象監測裝備和技術的大幅提升。

  位于保安營機場區域的攀枝花雷達站內,外形猶如一個龐大“足球”的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正在對天氣演變進行全天候的氣象監測。天氣雷達作為一種主動式大氣遙感探測設備,在氣象預報預警中起到“千里眼”的作用。與老式雷達相比,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以其高精度的監測能力,讓天氣的預警更為準確及時。

  “以前,我們僅在保安營機場有一部714天氣雷達,對市域范圍監測存在盲區,對氣象預報預警的支撐不足。”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主任石學松說,“從2020年開始,我們對保安營機場雷達進行升級改造,升級換代成了X波段雙偏振雷達。同時,陸續在米易普威、鹽邊格薩拉各新建一部X波段雷達,還與周邊永仁、華坪兩部X波段雷達進行了組網聯用,為氣象防災減災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目前,依托已建成投運的3部雷達,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市域災害性天氣雷達監測全覆蓋。同時,與周邊市域天氣雷達組網,強化上下游、左右岸防汛減災聯防聯控。

  預報服務點對點

  預警發布更及時

  如果把天氣雷達比作氣象預報預警的“眼睛”,那么氣象災害預警中心就像是氣象分析研判的“中樞”和“大腦”。在市氣象災害預警中心,氣象專家們依托數值預報模式和人工智能氣象大模型等系統,對前端采集的氣象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結合本地氣候特征,得出相應分析結果。同時,依托國-省-市-縣四級天氣會商系統,實時開展天氣會商。

  “通過專家的共同分析研判,進一步提高預報預警的準確率和精準度。當遇有重要天氣過程的時候,我們還加強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應急管理局的聯合天氣會商,得出相應的預報結論。”市氣象臺臺長、高級工程師李永軍說,“對于最終形成的預報預警信息,我們通過協同平臺、短信、攀枝花氣象公眾號等,及時進行廣泛發布。”

  在面向公眾發布大范圍天氣預報預警的同時,市氣象臺探索建立“點對點”精準預警服務機制,助力企業保安全、提產能。

  在攀鋼礦業有限公司朱蘭鐵礦分公司生產現場,企業調度中心組長趙飛正通過氣象智慧服務平臺查看市氣象臺發布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以前我們接收的是全市范圍的預警信息,收到預警信息后,礦區就立即采取停產撤人措施,但撤人過后可能幾個小時不下暴雨,對生產有較大的影響。”趙飛說。

  去年以來,市氣象臺在礦山等重要部位新建自動氣象觀測站,對周邊天氣要素信息進行動態采集,建立攀枝花氣象智慧服務平臺,結合全市天氣變化趨勢,對重點區域天氣進行精細化分析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很大程度提高了工礦企業氣象預警的針對性、精準性。“現在我們有了精準氣象預警服務,停產撤人更精準,生產效能得到提升。”趙飛表示。

  今年進入雨季以來,市氣象臺已準確預報并及時發布三期暴雨預警信息,有力支撐了我市山洪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接下來,我市將持續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極端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全力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莫貫 張建玲 曾海峰 譚浩 文/圖)

審核: 喻薇   責任編輯: 楊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