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險水庫“強筋骨” 精準蓄水“備糧倉” 攀枝花筑牢水安全堅實屏障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7-07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躍進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通過完工驗收。
夏日,金沙江支流大河兩岸,新筑的堤防如堅固臂膀環抱沃野。堤內,芒果掛果,生機勃勃;堤外,河水奔涌,卻不再令人憂心。
7月2日,仁和區水利局規劃建設股股長陳華站在連接板橋上下段防洪治理工程的橋上說:“過去非城區段防洪能力僅5年一遇,洪水常毀田侵城。如今綜合治理58公里河段,城區防洪能力提至50年一遇,8萬群眾與1.5萬畝農田有了‘守護盾’。”
這是攀枝花筑牢水安全防線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來,攀枝花積極開展防洪治理工程,全力提升區域防洪能力。全市10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加速推進,60公里河道煥新顏,48.4公里堤防護岸拔地而起。4.4億元資金的投入,為3萬余名群眾、5萬畝耕地織密了防洪網絡。
病險水庫“強筋骨”,行洪蓄水雙增效
日前,在躍進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剛通過完工驗收。仁和區水利局項目負責人姜平細數“重生”之路:“這座老水庫原本滲漏嚴重、溢洪道孱弱。去年獲資5000萬元全面‘手術’——大壩堵漏、溢洪道拓寬、監測設施升級。試運行已增蓄水200萬立方米,年底蓄水將達800萬立方米,今冬明春灌區用水無憂。”
躍進水庫始建于1958年,1965年經加高擴建達到中型水庫規模,庫容1432萬立方米,是仁和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地。此前,水庫長期存在壩體滲漏、放水設施老化、觀測管理設施不完善等安全隱患。
升級后的大壩主體采取灌漿結合防滲墻的綜合治理方案完成防滲加固,坡面平整。重建的溢洪道采用臺階式消能設計,結構穩固,泄洪能力達標。重建的放水啟閉塔采用兩層中式結構,安裝全新閘門系統,實現放水自動化控制與安全防護。水庫水面新增攔污浮筒裝置,有效攔截漂浮物。大壩通行橋改造后路面平整,石質護欄實用堅固。運維中心改造后寬敞規整,提升了水庫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險加固工程消除了水庫大壩滲漏、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以及管理設施薄弱等長期存在的風險點,大幅提升了水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姜平表示,將盡快申請市級蓄水驗收,合格即可下閘蓄水,早日發揮工程效益。
不僅是躍進水庫,攀枝花深諳“庫安則水安”,全市28座病險水庫同步“強身健體”。目前,攀枝花部分中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24年以來,全市爭取到位特別國債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資金1.78億元,實施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21座;同時,爭取到位中央水利發展資金1170萬元,實施3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實現在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覆蓋。
精打細算“蓄天水”,一庫一策保豐年
水庫不僅是防洪“閘門”,更是抗旱“糧倉”。截至今年6月底,攀枝花181座水庫總蓄水量達8765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激增81.77%,為計劃蓄水的59.67%。其中,7座中型水庫蓄水5941萬立方米,蓄水率近70%。
數字背后是“滴水必爭”的智慧。全市推行“一庫一策、一塘一策”動態蓄水方案——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與來水情況,在汛期前科學調整水庫水位,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抓住有利時機蓄水。在遵循“先生活、后生產”原則下,嚴格制定用水計劃,合理分配水資源。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根據農作物生長需求,精準調配農業灌溉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針對部分缺水區域,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準備應急水源和供水設備,兜牢農村飲水安全底線。通過科學精細調度,中小型水庫在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助力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蓄住天上水,旱時心有底。”市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坦言,今年前期雨水偏豐,正是科學調度將“水害”轉為“水利”,為下半年及明年抗旱備下水源的關鍵時期。
從主城區的河流堤防,到躍進水庫煥新“重生”,攀枝花的答卷清晰有力——以防洪工程筑牢安全屏障,借水庫除險加固消除隱患,再通過精準調度將汛期雨水轉化為抗旱儲備。
當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進堤壩,當智能監測設備在水庫壩頂亮起指示燈,攀枝花的水安全藍圖正從紙上走進現實。這里,防洪與抗旱不再是割裂的命題,而成為以工程為骨、以調度為脈的系統治理。
未來,攀枝花將繼續在“防”與“蓄”的平衡木上穩步前行,讓每滴雨水找到安棲之所,滋養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季豐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車東洪 龔林埔 文/圖)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