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幸福底色持續鮮亮
——我市精準對接“一老一小”需求織密民生保障網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7-18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一老一小”,既是牽動億萬家庭的“關鍵小事”,更是關系百姓幸福的“民生大事”。近年來,我市聚焦老年群體健康守護與青少年成長護航,精準對接“一老一小”需求,不斷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讓幸福底色持續鮮亮。
上午8點半,市醫養康復示范中心里暖意融融。護士正帶領老人們做康復訓練,每個動作都細心糾正,確保科學適度。三樓休息區,悠揚的革命歌曲合唱聲此起彼伏;棋牌室里,老人們正專注地享受對弈樂趣。
“我們為住在這里的老人們設計了早健身、午益智、晚娛樂的系列活動,讓他們結交更多朋友,生活充滿樂趣。”市醫養康復示范中心主任助理袁林萍介紹。依托市二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和專業照護團隊,該中心主要收治自理、失能、失智、術后康復及多種慢病共存的老人,現有床位206個,目前入住161人。該中心提供康養、治未病、康復理療、養生、安寧、療護等“六位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真正實現“康養就在身邊,醫療隨時保障”。
袁林萍表示,中心會第一時間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根據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照護計劃,“每天醫護人員都會健康巡診,每周中醫、康復、營養團隊還會交叉巡診,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康復計劃制定及營養干預等。”
王志道老兩口已在此住了3年,他們說這里更像家:“放了我們的結婚照,用了自己的臥具床單,進來就像回到自家的臥室一樣。”2022年,87歲的王志道腰椎手術后,因家人在外地,以重度失能、右髖壓瘡狀態入住。通過中心的個性化照護,3個月后他便能下床,如今還主動當起“互助志愿者”。從病床到生活床的無縫銜接,從治病到養生的全程呵護,這種“醫養結合”新模式讓更多家庭看到了養老新可能。
“一老”連著“夕陽”,“一小”連著“朝陽”,關乎民生、連接民心。
7月15日,金海名都酒店員工宿舍內,單親媽媽宋菊正收拾行李,準備帶患有先天性房間隔缺損的女兒去成都做手術。4萬元左右的手術費對月收入2000元、還要支付房租和照顧生病母親的她來說倍感壓力。市關工委在了解到宋菊的情況后,為她申請了“綠色救助·關愛保”,不僅為她發放了一次性5000元幫扶金,還在重大節日時送上撫慰金。“感覺很暖心,有人記掛著孩子,給了我們關懷。”宋菊感激地說。
“關愛保”是全省首個針對“急難險重”特殊青少年兒童的政府救助保險產品,也是我市幫扶特殊困難青少年的創新探索。據了解,市關工委已連續8年實施“青少年兒童綠色救助項目”,“關愛保”正是在此基礎上的升級,通過金融與公益融合,實現“持續公益”和“有溫度的保險”雙重目標。目前,首批“關愛保”受益人共21名,救助金額達5.76萬元。
攀枝花市關工委副主任馬麗萍介紹,去年以來,關工委爭取省級資金近21萬元,組織600余名特殊青少年參加免費公益夏令營,邀請中科院科學家開展37場次科普進校園活動;依托市關心下一代基金會整合善款、物資等190余萬元,開展“老少牽手暖冬行”“陽光小夢想”等10余個關愛項目,直接幫扶特殊青少年5000余人次。“接下來,市關工委將繼續深化‘五老’品牌建設,創新推進老少助共富行動。”馬麗萍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芝羽 周越)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