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點燃”避暑游 勝似星河落涼山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7-2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晚會現場。
圍火而舞。
稻田火把秀點亮越西盛夏之夜。
產品市集上,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飾品、包具等吸引游客購買。

“非遺”市集。
涼山彝族T臺秀。
上圖:202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吸引了24.5萬游客參加。下圖:國家級“非遺”文化——朵樂荷(彝族選美)。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傳統佳日——火把節。這一天,在大小涼山6.04萬平方公里的高山、草甸、田野上,到處是人們揮舞火把,祈求秋日豐收的歡樂場景。星移斗轉,彝族火把節也由單一的祈福儀式演變為集聚自然風光、歷史人文、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節日盛宴。這一盛會促進了不同地區文化交流,極大豐富人們的文化體驗。
這一天,一場醞釀已久的“文旅盛宴”在西昌火把狂歡夜中璀璨綻放,正式拉開202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的序幕。
本屆火把節系“五彩涼山·夏季清涼”95天超長文旅季的核心篇章,將持續至8月18日,以“激情火把節·最炫民族風”為主題,全域聯動17縣(市),精心烹制了一場融古老傳統與創新活力于一體的文旅盛宴,盛情邀約八方賓朋共襄盛舉。
激情火把節 最炫民族風
火把節,一部用火焰書寫的民族史詩,承載著西南少數民族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禮贊。從遠古山野的星火微光,到今日四海歡騰的“東方狂歡節”,千年不熄的火炬,照亮了文明的嬗變之路,更點燃了民族精神的永恒烈焰。
天上繁星點點,地上火把巡游。7月18日,西昌市街頭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氛圍。當日20時,人們將手中的火把點燃,歡慶當地彝族群眾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火把節。西昌火把狂歡夜活動在綿延4.8公里的西昌主干道上舉行,伴隨著人群的歡呼聲,88個大火堆被同時點燃,市民游客也高舉火把,跟隨巡游。
巨大的篝火熊熊燃燒,歡快的音樂、躍動的火苗,點燃了全場的熱情。大家手牽手圍著火堆跳起了歡快的彝族傳統達體舞。從高空俯瞰,舞動的人群在火光中宛如一條長長的“火龍”,場面蔚為壯觀。
“非遺”天團大集結,十里長街盡歡顏。7月18日,17縣(市)參與了202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狂歡夜巡游活動,向四海賓朋展示了千里涼山的獨特魅力與蓬勃活力。在狂歡夜開始之前,“非遺里的涼山”巡游表演拉開了最盛大的民族風情畫卷。朵樂荷、傈僳族打跳、非遺火秀、崗珠舞、藏鄉歌舞、甲搓文化、摩梭兒女、布依族竹竿舞、依諾服飾展演、民歌聯唱等巡演內容,一步一景,皆是民族文化印記,正沿航天大道東延線緩緩鋪展。眼前是流動的斑斕色彩和精彩技藝,空氣中彌漫著熱情奔放的氣息,行走其間,仿佛一日穿越涼山多彩的民族村寨。
各縣(市)特色展位前人潮涌動,熱鬧異常。精致的手工銀飾、華美的彝繡服飾、別具一格的“朵樂荷”磁性書簽、典雅的漆刻畫拼圖、憨態可掬的彝族風熊貓公仔、健康的苦蕎系列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咨詢、選購。
千年火把,點燃生命激情?;鸢压澮呀洺蔀楫數乇姸鄠鹘y節日中,規模最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盛大節日,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當晚火把狂歡活動吸引了24.5萬游客參與其中。
火把節不止狂歡 文旅融合“點燃”百業
大美涼山,從雪山到草原,從森林到河流,四季風光不斷,美景從不缺席。在這片自然奇觀和人文底蘊交相輝映的土地上,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節逐漸發展成為涼山最引人矚目的文旅、經濟盛會。作為彝族群眾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不僅展示了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民族文化,也成為涼山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7月18日,202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重大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西昌舉行,共簽約項目83個,總投資額889.81億元。這場招商盛宴,再次印證了涼山“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獨特發展路徑,彰顯出民族地區借助文化節慶激活發展動能的生動實踐。
同時還舉行“2025涼山州航空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鏈投資合作機遇發布會”“涼山彝族火把節釩鈦產業鏈投資合作機遇發布會”“涼山州文化旅游產業鏈投資合作機遇發布會”。這三場發布會共推出203個項目、總投資1573.61億元的投資機遇清單,向社會各界展示了涼山在產業發展上的獨特優勢與廣闊前景,誠邀企業到涼山投資興業,發展新動能。
涼山是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清潔能源技術可開發量達2.25億千瓦,已建成清潔能源裝機5205萬千瓦、在建976萬千瓦,均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涼山憑借清潔能源與戰略資源的雙重稟賦,正全力推進“工業強州”戰略,加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2024年,涼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4.9億元、增長6%,規模居全省第9位,涼山工業經濟運行顯現出較好韌性活力和無限潛力。豐富的清潔能源不僅保障了產業發展的能源供應,更帶來了極具競爭力的成本優勢,為涼山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以貫之做好“三篇大文章” 全面推進“三大強州戰略”
涼山,這片位于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核心的熱土,坐擁得天獨厚的資源能源寶庫與豐饒的糧食生產沃土。守護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服務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是涼山義不容辭的政治使命。
如今的涼山,把推進重大產業鏈“建圈強鏈”作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加快構建更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彰顯服務國省戰略實施的政治擔當,著力加速為全省大局多作貢獻的具體行動,著力拓展推動涼山發展彎道超車的現實路徑,正奮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在重大產業鏈“建圈強鏈”時代步伐中,以產業成鏈集群發展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4月26日,全州重大產業鏈“建圈強鏈”攻堅大會召開,對推動釩鈦、稀土、銅、磷化工、清潔能源、生物醫藥、數字經濟、航空航天和低空經濟、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鏈“建圈強鏈”,力爭到2027年產業鏈產值突破4000億元,作出系列安排部署。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明確指出,涼山等地是全省文旅發展的最大潛在增量,也是最有條件實現全域全業態發展的地方。
7月15日,州委九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涼山州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加快建設文旅強州的決定》,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一以貫之做好資源能源、特色農業、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進工業強州、農業強州、文旅強州“三大強州戰略”,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涼山錨定建設四川文藝副中心、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民族地區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目標,加快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持續塑造“彝海結盟地·五彩大涼山”文旅品牌,推進“夏季清涼·冬季暖陽”全域全時全業態旅游,涼山文旅正迎來“黃金發展期”。
從火把節到馬拉松,從邛海濕地到長征紅色遺址,2024年,涼山州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1.75億元。文旅不僅是經濟新引擎,更成為民族團結、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從“一季獨秀”到“四季常青”,涼山,全域皆景、四季宜游。涼山大力發展全域全時旅游,加力推進旅游景區創建,著力在康養度假、鄉村旅游、生態觀光、民族風情、航天文旅、文博研學、影視演藝等產業上用心“培土”、精準“施肥”,讓“老樹發新枝、新芽成大樹”。
放眼涼山,深刻把握重大產業鏈發展脈動,“建圈強鏈”奮楫揚帆,孕育而生的新質生產力正展現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與支撐。
?。錾街菸麄鞑抗﹫D)
發布全國首個少數民族數字色庫
涼山彝繡風尚盛典舉行
□涼山州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崇寧
7月19日晚,“東方云裳·彝旎之歌”涼山彝繡風尚盛典在西昌市舉行。此次活動融合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將彝繡帶上了T臺。同時,現場還發布了涼山彝繡色彩,這是全國首個少數民族數字色庫。
整場風尚盛典創新采用“彝繡T秀+非遺集市+產銷對接”的獨特模式,以阿惹妞民俗村寨作為展陳空間,將各類精美的彝繡作品巧妙地融入民俗生活場景,讓游客與參觀者能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彝繡與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商務洽談區,繡娘、傳承人、創意設計師與產品使用企業深度交流、研發創意產品,洽談合作訂單。產品市集上,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飾品、包具,則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欣賞,紛紛拍照留念。
穿插進行的“傳統服飾+創新服飾+衍生產品”T秀,將現場活動氛圍不斷推向高潮。本次T臺秀精心遴選涼山彝繡匠心之作,通過創新性設計轉化,將黑、紅、黃、藍、綠等顏色文化符號與現代服飾美學有機結合,呈現了一場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時尚表現力的視覺盛宴。展示的作品不僅有刺繡、銀飾、羊毛披氈、百褶裙等“經典標志”的彝族傳統服飾,還有以布拖藍、丹紅扎妮等具有代表性的彝族色彩為設計元素的彝族創新服飾,更有彝繡在家具、家居、絲巾、箱包、紅酒及化妝品外包裝等領域的創意衍生應用,讓彝繡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
盛典上,還發布了涼山彝繡色彩,這是全國首個少數民族數字色庫。其以“科學守護傳統·色彩聯通世界”為基因密碼,以“一色一世界”為核心意象,將彝族文化中流淌的自然哲思、生活智慧與精神信仰,化作具象的色彩語言徐徐鋪展,為彝繡的現代創新注入了更厚重的文化根系與情感溫度。
彝繡風尚盛典的聚光燈外,一場持續月余的全球創意狂歡同樣熱度高漲。“彝繡生花”最潮國風設計大賽自啟動以來,掀起了一場創意浪潮——共收到來自法國、英國、巴西等國的設計師,國內16個省、4個直轄市、2個自治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創作者的730余件作品,用多元視角表達涼山彝繡的深厚底蘊。
這些作品覆蓋服裝飾品、產品設計、飾品設計、平面設計、數字藝術、公共藝術等多個品類,處處可見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部分作品將彝繡元素巧妙融入現代服飾、碰撞出新火花,部分作品通過數字繪畫讓古老彝繡煥發科技魅力,還有部分作品帶來了完整的IP設計及商業化闡釋,為彝繡商業化勾勒出清晰路線……
征集結束后,大賽迅速進入評選階段。5位專業評委審閱作品與全球網絡投票同步進行,30%的網絡投票權重讓大眾審美與專業判斷形成精彩碰撞。7月19日晚,兼具傳統紋樣張力與現代設計感的作品脫穎而出摘得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也各有歸屬。
值得關注的是,所有被選中進行商業轉化的獲獎作品,將由主辦單位陸續進行產品開發,并在全國線上線下推廣銷售,設計師除獎金外還將獲得產品銷售分成——這讓創意不僅停留在作品層面,更成為連接彝繡與市場的紐帶。
這場以“文化敘事+沉浸T秀+商業轉化”為內核的風尚盛典,讓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了解彝繡的深邃內涵,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與消費新場景的構建,更讓產業各方在交流碰撞中勾勒出彝繡發展的清晰藍圖。這種以非遺為核心的產業融合模式,不僅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時代活力,更成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可借鑒的“涼山方案”。
盛典落幕之際,另一場與“全球對話”的活動也即將啟程。10位來自時尚、創意、設計、品牌領域的外籍行業專家、知名品牌代表及海外網絡名人,將共同開啟涼山彝繡采風活動,以沉浸式體驗深化對彝繡的理解。
從730余件全球作品的創意迸發彝繡T秀+非遺集市+產銷對接,到采風路上的深度對話,涼山彝繡正以“全球共創”的創新形式,走出大山、融入世界,書寫著自己的“新表達”。(涼山州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崇寧)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