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鄉村上的新符號 ——攀枝花“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實踐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7-23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米易縣新山村稻香咖啡。 (米易文廣旅局 供圖)
什么是“農文旅融合發展”?
放在兩年前,26歲的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大坪組村民張皓田、30歲的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岔踏箐組村民魏生英,壓根不知道這個概念。
是一座城市的創新探索,讓兩個相距100多公里、沒有任何交集的農民有了幾乎一致的認識:“就是在我們這樣風景好、有產業的鄉村里,發展旅游、舉辦活動嘛!”
在過去的兩年以及未來的發展進程里,攀枝花以農為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把文旅新符號“印”在廣袤的鄉村上,用“加快打造高顏值陽光康養名城”的大機遇,為鄉村和生活在鄉村的人制造了無數個可感可及的小確幸。
魔芋變魔方,一顆“土疙瘩”扇起“蝴蝶”效應
“要么坐井觀天,要么把異想天開變成現實!”
7月11日上午,張皓田從金芋健三產融合示范園“529”文創街區經過的時候,看著街區的一方天井,又想起了這句話。這句話讓張皓田一直在回味,也讓他信心倍增,作為金芋健種質資源圃的隊長,他和團隊每天要在40℃以上的大棚里工作數小時,管理由公司研發、儲備的200余個魔芋品種。在公司文化街區展示的100名魔芋種植明星的笑臉墻上,他是最年輕、笑容最燦爛的一個。
2年多前,張皓田還是一個對魔芋一無所知的鹽邊南部農民,一場由一顆“土疙瘩”——魔芋扇起的“蝴蝶”效應,改變了他的命運,更帶動了影響攀枝花農文旅融合發展進程的萬人共舞。
2023年,為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鹽邊縣招引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項珠芽金魔芋種植,從北部地區的數十畝試種開始,在河谷、中高山的8個鄉鎮40個村341個點種植探索,如今已在全縣形成魔芋產業全域推廣、全鏈增值、全員共享的“三全”模式,帶動南北地區100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戶均增收3.2萬元。在杭州、深圳及海外設立5個銷售中心,2024年海外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實現從傳統種植到生物科技產品的轉型升級。
立足一產強基、二產增值,鹽邊又啟動了向三產延伸的大幕,縣政府支持金芋健公司在紅格鎮新民村流轉村集體經濟、老企業閑置用地126畝,打造以魔芋主題公園、金芋別院民宿、芋見張宜花園餐廳等文旅矩陣于一體的金芋健三產融合示范園,從種植、加工、文旅三大環節帶動當地及周邊村民多層次就業。
和張皓田一樣,紅格鎮村民祁國虹、銀興蓮也成為金芋健公司的員工。27歲的祁國虹以前在鎮上一個民營教育機構教小朋友跳舞,如今成為金芋健舞蹈隊的骨干隊員;45歲的銀興蓮原先在距家39公里的工業園區當化驗工,如今她是金芋健公司魔芋餐廳的新型輕食制作能手。收入穩定、離家近、環境好,是他們對新單位的共識。
為了讓更多周邊農戶加入致富行列,作為2025年度鹽邊縣7個聯農帶農創富共同體樣本觀察點之一,金芋健三產融合示范園即將于8月開園,預計每天要接待上萬人游園,最近公開招聘120名新員工。總經理羅小平說,公司還有一個大動作,就是與園區周邊800畝土地的主人合作,簽訂林下種植合同,在芒果樹、臍橙樹下套種魔芋,增加土地附加值;與農戶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對閑置民居統一進行風貌打造,用作園區附屬民宿開發。目前,已經有7戶人家有簽約意向。
咖啡館“飛”到云端,“鮮花里”不止鮮花
魏生英沒有想到,從小到大,在她的眼里這個土不溜秋的高山坡,能建成一次可容納100人同時喝咖啡的時尚咖啡館,全國各地的人會不遠萬里開著車到這么偏遠的高山上來耍。因為疫情閑在家里幾年的她也成了這家咖啡館的員工。
近看新山梯田稻香風光,遠眺龍肘山云海茫茫,海拔1970米的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稻香咖啡,自2023年建成,就人氣火爆,去年亮相“2024中國(攀枝花)康養產業發展大會”后,更是一座難求。咖啡館的負責人說,去冬今春,從館內停車場到外面的公路沿線,京C、滬B、川A、云R、粵E、吉P……國內各個城市的車輛蜂擁而至。
“在這里上班,可以就近照顧老人、孩子,還長了不少見識。”魏生英很珍惜自己現在的工作,每天,她都會把咖啡館里外的桌椅擦拭得干干凈凈,閑暇之余,坐在這個被網友稱作“云端上的咖啡館”里遠眺,是她最愜意的時刻。
云端上的咖啡館還派生出了云端上的集市,去年,靠近稻香咖啡的公路邊新建了土特產市場,新山村以及上方高隆村、下方中山村的婦女們會在農活間隙時來擺攤賣山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好幾百元。”與魏生英同村的魏從英說,她攤位上的山貨有20多個品種,客人很喜歡。
在米易縣近年來全力打造的南部農文旅環線里,新山村稻香咖啡僅僅是眾多新興旅游業態里的其中一個。這條以省道S465為主干道、連接5個鄉鎮23個村的百里環線,成功打造國家AAA級以上旅游景區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鎮8個、天府旅游名村1個,推出5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如果新山稻香咖啡是百里環線隱于高山的耀眼明珠,禹王宮村鮮花里康養民宿集群就是鋪呈在田野上的寫意畫廊。
“禹王宮村以前從未有過康養,鮮花里康養民宿落地后,全村康養產業從無到有,今年3月被CCTV-新聞頻道關注,確實是靠黨委政府獨到的眼光。”7月14日上午,寧靜的禹王宮村,各式民宿小洋樓被鮮花、溪水、綠色蔬菜環抱,人稱“波書記”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波說,康養民宿能在禹王宮村落地,是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厘清了土地與村集體、投資公司的關系,全村12個村民組零散的集體建設用地通過流轉、整合,集中到環境、交通條件優越的村中心區域,吸引6000萬元社會資本建成了項目。
項目進入公司化運營,物管、保潔全部是村里人,每年村集體經濟有20多萬元的收益。目前,一二期350套房屋全部投入使用,到了每年10月至來年3月康養旺季,依然一房難求。今年三期136套房屋主體已完工,正進入裝修階段,預計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如今的禹王宮村,不光有鮮花里康養民宿,還有針對旅居群體的花瓣雨民宿,10多戶村民還把自家閑置土房改造成自營民宿,外地康養人士中的書法家主動為村民寫門楣牌匾、家風家訓,來自成都的高級英語教師義務為村里娃補課,被村里吸納為“榮譽村民”。“鮮花里”不止鮮花,還有攀枝花獨有的新型鄉村人情關系。(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波 薛琪艦)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