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成功試種“粉耳一號”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7-26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近日,仁和區平地鎮白拉古村傳來喜訊,粉色木耳品種“粉耳一號”在當地板栗林下試種成功。這是攀枝花引進的第一個粉色木耳品種,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李小林博士團隊選育,相關工作由市農林科學院、仁和區林業局和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聯合在攀推進,打造多元化林下經濟模式,助力天府森林糧庫建設。
“這是全市獨有的粉木耳種植園,也是今年攀枝花食用菌產業的新亮點。”在平地鎮白拉古村的板栗林中,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肖玉軍手捧一簇晶瑩剔透,色澤粉嫩的木耳介紹道,“粉耳一號”是國內首個粉色木耳品種,今年首次在攀枝花引進試種。經檢測,其蛋白質含量比普通木耳高26.2%,谷氨酸含量高29.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102.4%,多糖含量更是翻了兩三倍。“得益于白拉古村板栗林下獨特的氣候環境,粉耳1號品種從4月—9月都能種植,從5月采收到11月。”肖玉軍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目前試種了1000個菌包,單包產量可達500克,在大城市的鮮耳市場零售價每斤在15-20元之間,利潤非常可觀。”
不止“粉耳一號”,這片板栗林下還孕育著其他“寶貝”:乳白色的白木耳薄如琉璃,還有形大如掌的黃背木耳。村民張開學是全市首個板栗林下試種戶,他舉起巴掌大的黃背木耳笑著說:“這一片能炒一盤肉!3000個菌包一天能收100多斤,管理也方便,主要是澆水。”張開學表示,雖然種植管理相對容易,但目前也面臨一些市場認知的煩惱:“早上采摘的鮮貨,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常有消費者詢問安全性問題。這些菌類都是在市農林科學院專家指導下規范種植的,品質安全可靠。”
據介紹,木耳適應性較強,原料主要以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為主,可以利用修剪的廢棄果枝進行栽培,實現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同時,產后的菌渣可以還田,肥沃土壤,實現“以林養菌,以菌促林”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攀枝花林地資源十分豐富,木耳還可在芒果、櫻桃等多種林下種植,生長周期僅需40至50天。(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車東洪)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