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團“打卡”攀枝花——解碼“陽光康養”背后的融合實踐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0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媒體采訪團“打卡”攀枝花。

  7月26日至27日,攀枝花市“陽光花果城 康養攀枝花”文旅融合發展集中采訪活動舉行。來自中央、省級、市級及各縣區的10余家主流媒體組成采訪團,深入東區城市原點、鹽邊縣紅格鎮金芋健現代農業公園、仁和區混撒拉村等點位,通過實地探訪、沉浸式體驗,解碼攀枝花如何以“陽光+”為引擎,推動文旅康養產業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躍升。

  作為攀枝花開發建設的起點,城市原點承載著三線建設的歷史記憶與城市精神。這里曾是十萬人大會戰的指揮中樞,如今通過“工業遺址+文化創意”的改造,煥發出新的生機。城市原點基礎設施及工業旅游文旅融合建設項目入選省級文旅融合重點工程,獲1200萬元省級資金支持。以現有的11處歷史文化建筑為依托,復原改造供銷社,升級改造城市原點廣場、蘭尖故事博物館、沿街兩側街景風貌,新建席棚子設計院、專家小院,配套旅游標識標牌、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

  總投資3.5億元的金芋健現代農業公園,以魔芋為核心構建“種植—加工—文旅”三產融合示范區。園區內,50余個魔芋品種在資源圃中培育,與云南農大徐素素科研團隊合作,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病蟲害發生率從35%降至2%,畝均增產1.5噸、增收3000元。據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建成魔芋種質研究中心、智慧工廠、花園餐廳等設施,開發魔芋咖啡、健康輕食等文旅產品,2024年海外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走進位于東區炳草崗街道西海岸社區的拙務園內,仿佛穿越到了一個融合了江南韻味與工業氣息的奇妙空間。園區分為外院茶咖休閑區、展廳非遺體驗區及文創售賣區三大功能板塊,每周開設扎染、竹編、長嘴壺茶藝等10余門非遺課程,已吸引超5000人次參與,通過“非遺+生活”的創新模式,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

  作為“攀西芒果第一村”,仁和區混撒拉村目前種植芒果面積2萬余畝,年產值達6000萬元、該村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推進農文旅融合,年接待游客量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0余萬元。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65萬元、同比增長40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萬元、同比增長1.6%。

  為期兩天的采訪中,媒體記者們用鏡頭記錄發展成果,用筆觸描繪創新實踐。大家紛紛表示,攀枝花以“陽光+”為引擎,將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拙務園點位的打造,像成都的文殊院,富有非遺文化和文旅特色。攀枝花在文旅新消費場景打造方面很有想法。”鳳凰網記者錢嘉表示,今后將繼續關注攀枝花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的亮點。

  “文旅產業從資源驅動到創新驅動轉變,攀枝花的實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這里沒有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立足‘六度稟賦’,將文旅產業與農業、體育、醫療等深度融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制片人楊建昆感慨地說。

  媒體記者們紛紛表示,攀枝花將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薛琪艦 梁芝羽 文/圖)

審核: 江瀟   責任編輯: 楊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