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開創美麗攀枝花建設新格局
——四論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0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攀枝花市委關于全面推進生態美市、加快建設美麗攀枝花的實施意見》,擘畫的生態美市宏偉藍圖,為這座英雄城市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全面推進生態美市,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務實行動,對于加快美麗攀枝花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綠色本底意義重大。從歷史、理論和實踐三重邏輯來看,文旅康養融合以生態為基底,生態美市以文旅為價值實現路徑,邏輯基礎共生、目標指向一致、路徑舉措相通,是推動全市共富共美的必由之路。
從百里鋼城到陽光康養名城,從工業重鎮到山水園林城市,在“美”的引領下,攀枝花正以系統思維和堅定步伐,加快構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外美、內麗、氣質佳”的美麗攀枝花新格局。全面推進生態美市,要錨定加快建設高顏值陽光康養名城目標,從生態空間布局、生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三個方面下好“先手棋”,實施“四季花城”提質、“發展內核”煥新、“治污擴綠”攻堅、“多彩文脈”輝映、“制度機制”強基五大專項行動。
生態空間布局方面,要以“三個維度”精繪山水形勝之美,重構城市空間詩意。城市之美,始于科學布局,成于精心雕琢。“優布局”,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與耕地保護紅線,明確城鎮開發邊界與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為生產生活空間劃定“邊框底線”。“靚城市”,要以山體景觀建設勾勒城市脊梁,通過沿江休閑景觀與濕地建設鋪展生態畫卷,實施污水管網改造工程等從源頭凈化城市血脈。“美鄉村”,要深耕鄉土肌理,聚焦農村廁所、垃圾、污水治理,同時深度發掘自然資源與傳統文脈,讓歷史文化名村、特色鄉村如繁星點綴山河之間。
生態經濟發展方面,要以“三個結構”驅動蝶變豐沃之美,重塑綠色發展動能。美麗攀枝花的“豐沃”之美,根植于產業結構的深層變革,要加快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推動釩鈦鋼鐵新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工、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產業建圈強鏈,實現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能源結構轉型是關鍵落子,要加快仁和抽水蓄能電站、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新型能源項目建設,推廣燒結余熱發電、高爐爐頂余壓余熱發電等技術,創新“綠電+釩鈦”耦合發展模式,建好全國重要清潔能源基地。運輸結構優化要推動“車輪上的革命”,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汽車,加快全域新能源充電樁網絡建設,織就綠色交通網;在工礦領域大力推廣普及管道運輸、皮帶運輸,提升大宗貨物清潔化運輸水平,實現生態美與經濟強同頻共振。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要以“加減法則”守護自然優渥之美,增進民生生態福祉。生態之美,最終落腳于“優渥”的民生體驗。做“減法”,重拳治理工業煙氣,讓人們呼吸的空氣更清新;著力減少噪聲污染,解決噪聲擾民問題,打造靜謐家園;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減少水污染,讓群眾飲水、用水更安心。做“加法”,則是生態修復與價值轉化的協同推進,加快攀枝花干熱河谷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建設,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重點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綠水青山賦能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民生福祉”的攀枝花實踐。
在生態美市的壯闊實踐中,攀枝花正以空間布局之“優”、產業結構之“綠”、民生福祉之“實”,奮力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答卷。(本報評論員)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