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 市政務服務中心推動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政務服務現代化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04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公共服務是國家的重要職能與制度安排,是形塑積極的公民身份的基本方式和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途徑,它存在于日常生產生活之中,涵蓋方方面面,能夠把抽象的“國家”變為生活中的“日常”。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正是通過國家提供的公共服務來感知國家并認同國家的,引導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公共服務供給。

  攀枝花市政務服務中心作為服務各族群眾的前沿陣地,肩負著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紐帶作用與光榮使命。該中心按照讓各族群眾“感知——滿意——認同”的機理,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統計顯示,市政務服務大廳有進駐機關、企事業單位共68家,入駐有漢族、彝族、滿族、白族等多個民族干部職工人員500余人。進駐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529項,線上線下日均辦件量1.1萬余件,日均接待辦事的各族群眾2000余人次。

  雙融合 共促進

  市政務服務中心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改革牽引,通過“四個轉變”塑造“陽光政務”品牌,推動政務服務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的便捷度和各族群眾的獲得感,為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貢獻政務力量。

  市政務服務中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作為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堅持與業務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與政務服務工作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

  正能量 一家親

  當好“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勤務兵”。市政務服務大廳總咨詢臺設立了“石榴籽”服務窗口,宣傳民族政策的同時,還提供民族語言服務,為語言溝通困難的群眾提供“雙語辦”服務。

  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人員帶頭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切實做到一個窗口就是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崗,一名工作人員就是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進駐單位有11名會少數民族語言的工作人員參加了“雙語”志愿者服務,組建“政能量”志愿服務隊,為各族群眾提供愛心、暖心、貼心服務,并建立了55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把政策的剛性要求和政府的柔性幫扶結合起來,著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辦事服務環境和氛圍。

  小窗口 大平臺

  市政務服務中心通過為民服務“小窗口”,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大平臺”,有效提升各族群眾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

  市政務服務中心致力于從“政府供給視角”向“企業群眾需求視角”轉變,推動服務更有溫度。站在各族群眾視角推進政務服務改革,以標準化、優質化的辦事服務流程,推進服務不斷提檔升級。在市政務服務大廳推行“無差別”服務,搭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連心橋”。執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始終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為我市各民族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貢獻政務服務力量。

  市政務服務中心從“部門單項審批”向“高效辦成一件事”轉變,推動服務更有速度。聚焦服務各族群眾的高頻事項,顆粒化梳理聯辦事項各要素,將多個部門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各族群眾視角的“一件事”,推進業務整合和流程再造,推動國務院首批13個重點事項相繼落地,在落實國家、省“高效辦成一件事”清單的基礎上,精心推出一批符合我市特點的“芒果一件事”“康養一件事”等,讓各族群眾實現辦事多元化、便捷化、高效化。

  跨域辦 同心圓

  市政務服務中心在市、縣、鄉鎮、村組開展“就近辦”“延時辦”“網上辦”“郵寄辦”“自助辦”等服務,縱深推進“政務服務+供銷”,基本實現各族辦事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為我市各民族群眾辦事創造有利條件。

  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力推行異地事項“跨域辦”。圍繞就醫、就學、就業、購房、企業開辦等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審批服務事項,與周邊涼山、麗江、大理等多個民族地區開展“跨區域通辦”合作和結對試點,實現107項事項“一體通辦”,在各族群眾中畫好政務服務“同心圓”。2023年,市政務服務中心成功創建為全省政務服務標桿大廳。

  市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政務服務工作深度融合,為各民族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推動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政務服務現代化。(安瓊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彭春梅)

審核: 鄭淇夫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