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調研聚合力 共富路上譜新篇
全市人大社會建設系統“同題共答”繪就幸福圖景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07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以前總覺得共同富裕是個大目標,其實它就藏在社區的每一個變化里。”居民張阿姨一邊排隊打飯,一邊對記者說。臨近中午,東區恒德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一派忙碌景象:老年助餐廚房飄來陣陣飯香,托幼一體園傳出孩子們的笑聲,就業培訓教室內直播帶貨課程正在進行……
這充滿煙火氣的一幕,正是我市推進共同富裕的生動寫照。今年3月至7月,市人大常委會創新建立“市縣(區)聯動”調研機制,圍繞全市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推進情況,先后開展5次系統聯動調研,形成了市縣(區)“同題共答”的強大合力,為全市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注入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創新工作方式:聯動調研開啟助推共富新篇章
“這是全市人大社會建設系統2025年第一次聯動調研,更是社會委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助推作用的新起點。”在調研現場,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了聯動調研的深意。為全力助推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這一“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市人大社會委打破傳統工作模式,建立“周安排、月會商、季調度”機制,將市縣(區)人大力量攥成“拳頭。”
從春到夏,調研組踏遍5個縣(區),每月鎖定一個主題——銀發經濟、社區復合治理、低收入群體“八托”多元托底保障機制……“走出去看、坐下來聊”的模式,讓各縣(區)人大直呼“解渴”,視野寬了,思路活了,也為市縣(區)協同推進共同富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多點突破顯成效:調研成果勾勒共富實踐全景圖
聯動調研猶如一把“解剖刀”,精準切入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關鍵領域,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逐漸顯現。
“自從社區有了托幼一體園,我每天能多出3小時工作時間。”在東區恒德社區,年輕媽媽張麗告訴記者。作為攀枝花市首個社區嵌入式托幼一體中心,這里與老年助餐廚房相互配合,構建起了“15分鐘養老托育服務圈。”
米易縣河西為老服務中心內,82歲的陳大爺正在工作人員的照料下做康復訓練。“這里提供24小時全托生活照料,還有智能監測,孩子們放心多了。”陳大爺笑著說。該縣打造的“普惠養老+智慧養老+醫養結合”三位一體模式,正朝著“國家級銀發經濟產業示范園”目標穩步邁進。
“我們村去年集體收入增加了30%,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西區格里坪鎮莊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永安介紹,該村推行的“生態治理+花卉苗木+文旅融合”三聯動模式,已成為當地的共富樣板。
聯動合力聚共識:同頻共振奏響共富協奏曲
“全市人大社會建設系統聯動調研,不是簡單的‘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要整合力量、聚焦重點,找到短板,發揮優勢,推動市縣(區)‘同題共答’。”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聯動效應,正從機制創新轉化為推動共富的強大動能。
在仁和區“和美家”就業服務中心,剛找到工作的轄區居民張文兵開心地說:“工作人員不僅幫我培訓,還推薦了合適的崗位,現在每月收入3000元。”該區以“12345”機制構建的全周期就業服務生態,截至目前已提供崗位42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1080余人。
鹽邊縣的紅格·陽光谷非均衡山區協同共富先行試驗片,聯合7個村抱團發展產業,構建起共富生態圈,可帶動2萬余農戶增收,為破解山區發展不平衡難題提供了“鹽邊方案”。
每月一次的專題調研,讓市、縣(區)人大社會委打破地域壁壘,在交流中互學互鑒,為精準建言獻策提供了扎實依據。
繼往開來謀新篇:以調研實效書寫共富新答卷
作為牽頭監督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工作機構,市人大社會委以聯動調研為抓手,既當好“監督員”,更做好“助推者”。從強調“積極主動作為、創新思考謀劃”,到要求“完善信息共享、強化政策協同”,再到部署“跟蹤監督項目落實、暢通民意渠道”,一系列舉措推動人大監督從“紙上”落到“地上”。
“5次聯動調研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破解難題、推動實踐。”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人大社會建設系統要持續以聯動調研為紐帶,聚焦縮小‘三大差距’、推廣典型經驗、突出問題導向,緊盯低收入群體保障、城鄉資源配置等短板,強化監督落實,推動共同富裕從‘藍圖’變為‘實景’。”
在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全市人大社會建設系統將接續奮斗,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以實際行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攀枝花打造共同富裕試驗區貢獻人大力量。(楊潔瓊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肖憶)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