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上條文到司法實踐

市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精準適用顯成效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18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近日,我市法院系統在案件審理中精準適用《攀枝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不僅妥善化解了群眾糾紛,更彰顯了地方性法規在基層治理中的實踐價值。這一司法實踐成果,背后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強化監督問效,推動地方性法規從“文本”走向“實踐”的生動體現。

  司法實踐檢驗立法實效

  《條例》自2022年8月15日施行以來,已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法治保障。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條例在制定過程中深入調研,聚焦高額彩禮、鄰里糾紛等群眾關切問題,確保法規既符合上位法精神,又切合地方實際。

  日前,東區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相鄰權糾紛案件中,首次將《條例》作為裁判說理依據,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公共下水管道堵塞引發的鄰里糾紛,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在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在明確責任主體和損失金額的基礎上,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攀枝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向各方當事人釋法說理,引導當事人樹立文明行為規范意識。“《條例》第十四條關于‘維護社區文明’的規定,為我們調解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東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審判員王文星告訴記者,“這種‘地方立法+基本法律’的適用模式,既解決了具體問題,又弘揚了文明風尚。”

  移風易俗 司法裁判樹新風

  無獨有偶,西區人民法院近日在審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時,首次援引《條例》相關規定,依法判決女方返還部分彩禮。法院審理認為,根據《條例》中“摒棄高額彩禮、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的規定,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條款,判決返還部分彩禮金額具有充分法律依據。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兩起案例體現了立法將移風易俗的“軟倡導”轉化為司法適用的“硬規范”,實現了“立良法促善治”的目標。

  強化監督 推動法規落地生根

  “《條例》不是‘花架子’,而是實打實的治理工具。”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條例》落地生根,市人大常委會打出“組合拳”——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典型案例推廣……讓文明規范從“紙上”走進“心里”。據悉,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圍繞基層治理、文明創建等重點領域推進立法及監督工作,為建設文明和諧、法治有序的攀枝花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吳進宇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肖憶)

審核: 吳禹涵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