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儲未來 “鏈”動共富
——國家釩鈦高新區打造“一核多極”產業集群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20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圖為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
□劉小馳
近日,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磷酸鐵鋰產線上,機械臂正精準抓取銀灰色粉體。測試工程師劉應婷緊盯檢測儀屏幕,一組組數據跳動著攀枝花新能源產業的脈動:“這條產線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7.9億元,相當于每分鐘產生經濟效益3400元。”這位放棄沿海工作來攀的碩士生不知道的是,她檢測的每克正極材料,正串聯起一座城市的轉型密碼。
“借光”增綠:每年減少碳排放約2500噸
“咱們這些廠房屋頂,以后就是一座小發電廠了。一期二階段產線已完成主體廠房建設,有望今年三季度投產。”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智偉介紹,企業充分利用攀枝花豐富的光熱資源,開展“光伏+儲能+智慧化改造”一體化項目建設,推動多資源協同發展。其中,分布式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約630萬千瓦時,并配套儲能系統,年平均充放電量約470萬千瓦時,力爭每年降低用電成本500萬元以上。
儲能系統充分利用峰谷電價調差實現“削峰填谷”,植入AI智能調控系統,實時匹配生產負荷與能源供給,通過產線智慧化智能調控,實現綜合能耗下降10%。企業率先啟動“零碳工廠”建設,于2025年1月獲得SGS頒發的首張鋰電正極材料行業碳中和宣告核查聲明,成為攀西地區首家“零碳工廠”;擬建光儲一體化項目通過企業全額自行消納,實現綠電全過程“產生+消納+可追溯”,年減少碳排放約2500噸。
建圈強鏈:產業集群持續優化升級
“單打獨斗沒出路,攥指成拳才能破局。”國家釩鈦高新區負責人介紹了“中小城市產業集聚難”的破題之道:以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為新能源材料產業鏈主,組建“新能源產業生態圈”,積極推動硫酸亞鐵、磷酸、噸袋、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等上下游產業鏈耦合發展,協同建設釩鈦創富共同體,為其他產業鏈發展探索路徑、作出示范。
作為“鏈主企業”,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當升科技在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雄厚的技術儲備和豐富成熟的產業能力,建立材料關鍵技術研究一體化體系,形成系列化、多維度的磷酸(錳)鐵鋰核心技術,實施換道競爭、彎道超車計劃,持續布局新型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磷酸釩鋰電池研發,實現向國內外一流動力及儲能電池客戶批量供貨,帶動產業鏈不斷迭代升級。
“我們將充分展現鏈主企業帶動效應,直接解決本地務工1000人以上,創造產業鏈上下游超1500個就業崗位。目前,已促進金江鎮140余人就業。”國家釩鈦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產業基地首期、川發龍蟒20萬噸新材料等項目建成后,可初步形成“一核多極”產業集群,預計帶動產值300億元以上。
多元分“果”:中等收入群體占比90%以上
在金江鎮漁塘村,村民王大姐不再擔心“工作難找”——她在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工作,月收入6000元,其丈夫在國家釩鈦高新區另一家企業開車,家庭年收入突破15萬元。這份底氣的背后,是一套“多元分配+技能提升+反哺鄉村”的共富機制。
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建立“技能工資+股權激勵+創新激勵+利潤分享”多元分配模式,開展勞動工資集體協商,打出員工增收“組合拳”,實現員工工資年增長10%以上。目前企業員工中等收入群體(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0—50萬元)占比約90%。
同時,企業還實施員工學歷提升、技能取得、科技創新獎勵及教育金補貼等政策,鼓勵職工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建立企業人才專家庫,開設“工匠學院”,不斷培養新時代技術工人,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素質,打造“新時代人才孵化基地”。
“我們每年提取一定比例利潤用于鄉村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項目,構建企業、員工、農民、社區多方共享的分配體系,計劃創立50余個公益性崗位,幫扶50個低收入群體,實現發展成果普惠化,惠及周邊村鎮,形成‘企地共富’。”當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副經理韓筱奇介紹,目前,企業員工收入水平在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名列前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星 文/圖)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