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業優服務 多措并舉聚人才
——東區“招才引智”工作側記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2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8月12日至15日,55名大學生參加了2025年“青春涌動 向東而行”東區大學生感知行夏令營,沉浸式了解東區的發展脈動、產業藍圖與人文底蘊。
“從向陽家書館的家書傳遞到阿署達四季花海的青春聚會,從攀鋼生產管制中心的工業震撼到拙務園的非遺體驗,夏令營的每一站都為大學生們埋下了關注東區、服務東區的種子。”就讀上海師范大學的龍雨晴分享了此行的所見所感。她說,未來,自己將以新媒體為紐帶,持續參與東區的文化傳播、志愿服務等活動,讓短暫的感知行轉化為長期的青春實踐。
這是東區“招才引智”工作的生動實踐。
廣納賢能,招才引智。東區以“人才強區”戰略為牽引,大力實施建圈強鏈人才招引行動,聚焦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創新引才模式,搶抓春招、畢業季等關鍵節點,推動招才引智工作。
聚焦產業需求
實施精準引才
在東區,來自五湖四海的身影將智慧與汗水融入這片熱土。留住他們的,是政策賦予的堅實底氣,是土地激發的無限靈感,更是人與人之間那份滾燙的情感……
緊扣“6圈12鏈”產業布局,制定《2025年東區招才引智方案》,采取“大規模”春招專場引才與教體衛健專項引才“小分隊”相結合的方式,赴北京、昆明等地開展春季“帶編引才”9次,引進急需緊缺人才42名;結合招商引資開展人才政策宣介23次,在成都舉辦招才引智專場對接會,同步招引產業人才190余名,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個。高標準推進攀西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東區分園建設,入駐企業18家,建成71個就業服務站點,配備服務專員66名,推廣龍珠社區“樂業共富機制”,推出“星云智聘”求職招聘小程序,舉辦線上直播帶崗、“星期五”招聘會、“人才夜市”等各類招聘會27場,累計發布招聘崗位7100余個,新增就業340余人。
與此同時,東區深化校地院企合作網絡,與上海交通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等重點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對接,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與人才柔性流動。實施省直部門掛職一批、大院大企招錄一批、重點高校引入一批“三個一批”專項行動,扎實推動“雙攀”干部人才交流,柔性引進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攀鋼釩公司干部人才掛職交流,借智借力推動東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引才模式
前移引才關口
2025年3月,華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碩士研究生王琳通過赴高校人才引進方式,入職東區農業農村和交通水利局。本是攀枝花人的王琳,回到東區,參與攀枝花發展建設。
2025年4月,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段正肖入職攀枝花學院,成為釩鈦學院教學科研崗講師。東區于2024年將段正肖納入“星火計劃”在外人才庫,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組織開展節日慰問、城市推介等活動3次,成功回引其回攀并納入第五批區委直接掌握聯系突出貢獻人才名單。
2025年,東區開展攀枝花學院青春當燃畢業季系列活動,面向全市3005名東區籍高三畢業生和5000余名攀大新生派送惠青大禮包。組織開展在外優秀人才“星火計劃”節日慰問、城市推介等活動。舉辦北京大學“力行計劃”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邀請10名北京大學優秀碩博士來東區開展以“城市創富路徑探索”為主題的考察調研,提出15條建設性意見建議,并就基層文化空間聯合打造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建強教育實習基地,開展“逐夢計劃”“返家鄉”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接收省內外知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實習實訓255人次;推廣“培訓+就業”校企合作模式,4家企業與美之源培訓學校見面雙選,輸送技能人才22人,推動人才協同培養、供需精準對接。
優化服務生態
營造留才環境
2024年7月23日,東區青年人才驛站——天涯·云上梅朵青年驛站迎來第一批客人。為給青年人的求職旅程提供便利,東區青年人才驛站為市外來攀求職的高職及以上應屆及畢業一年內的畢業生提供7天(最長10天)的免費住宿。截至目前,東區青年人才驛站累計為外來求職人才提供免費住宿400余人次。
不僅如此,東區還提能升級“東區人才綜合服務專窗”,截至目前接受政策咨詢304人次,兌現安家費、學費獎勵、人才經費等126.14萬元,認定高層次人才23人,組織專家人才體檢58人次。開展第五批區委直接掌握聯系突出貢獻人才推薦評選,聯動媒體打造人才宣傳矩陣,整合人才政策、惠企政策等人才服務“大禮包”精準送達園區重點企業,在市級以上報刊媒體刊發人才工作信息,人才生態環境持續向優向好。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東區將以聚焦產才共興、加快建設產業人才興旺地為目標,大力實施建圈強鏈人才招引行動,力爭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不少于12名(支),精準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不少于430名,為高質量發展建設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貢獻東區力量。(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彭春梅)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