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海 品民俗 促團結

——阿署達村鋪展民族團結新畫卷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8-29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賞絢爛花海,品民族韻味。走進東區阿署達村,新修建的房屋錯落有致,既保留了民族傳統建筑風格,又融入了現代元素,與詩畫鄉野相映成趣,多彩的民俗活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近年來,阿署達村以黨建為“引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走好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雙融雙促”的特色發展之路,不僅摘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50余項榮譽,更從昔日的貧困村落蛻變為如今遠近聞名的康養旅游勝地。

  共繪致富畫卷

  凝聚民族團結奮斗之力

  在阿署達村頭的十字路口,多肉植物簇擁的“花見小院”格外惹眼。這是村民鮑朝翠利用自家老房改造的多肉主題民宿。去年冬天“花見小院”一開業,房間就很快被訂滿,主要是來自成都、重慶等地的康養游客。

  發展是民族團結的基石。近年來,阿署達村統籌整合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實現產業發展、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業”的思路,依托“集體經濟+公司+農戶”模式,村里成立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打造星空露營地、故事里康養酒店、景別院精品民宿等品牌項目,成功創造200余個就業崗位,8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每到周末,阿署達村的星空露營地便熱鬧非凡。“以前都說‘有女莫嫁阿署達’,現在我們村家家戶戶能分紅,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外村人都很羨慕。”村民沙馬伍各一邊忙著為游客準備咖啡,一邊笑著算起“增收賬”:如今他在露營地工作,每月工資3000多元,加上家里入股村集體經濟的分紅,一年收入比過去翻了兩番。

  截至2024年,阿署達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700萬元,加上芒果產業蒸蒸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6萬元,實現了傳統農村向新型共同富裕示范村的華麗轉身。

  共筑精神家園

  走好民族團結奮斗之路

  “火把點燃啰!”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阿署達村的火把節都會吸引上萬名游客。彝族同胞身著盛裝跳起打跳舞,各族群眾幫忙布置場地,一起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火把節上,不同民族和文化得以匯聚,主人與客人在互動中交織成“我們”,非遺文化與民族團結的氛圍在此交融。

  文化認同,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近年來,阿署達村結合城市近郊優勢,積極探索鄉村花景打造試點,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以“山、海、湖”建設為契機,深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依托民俗文化博物館、非遺打跳舞基地,打造“故事里”文旅品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打跳舞傳承人蘇興全,常把舞蹈送進校園、送進院落,讓非遺成為連接各族群眾的“紐帶”。今年,市民族宗教委投入資金50萬元,打造《風起的阿署達》民族庭院音樂劇,預計10月上演,讓民族文化“活”起來、傳出去。

  不僅如此,通過舉辦星空夜市、音樂美食節、風箏節等活動,阿署達村年接待游客11萬余人次。漢族村民李建國常帶著孩子參加民俗活動:“以前對少數民族習俗了解得不多,現在一起做蕎餅、跳打跳舞,孩子跟彝族小伙伴成了好朋友,我們也成了一家人。”

  下一步,阿署達村將繼續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依托古村落文旅項目,推動民俗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讓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續寫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阿署達故事”。(安瓊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芝羽)

審核: 江瀟   責任編輯: 楊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