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固本 厚植綠色本底

——繪就“詩和遠方”的攀枝花畫卷系列報道(二)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9-0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綠水青山常駐,詩和遠方同在。

  每逢初夏,西區西佛山景區,藍花楹與鳳凰木競相綻放,一藍一紅,如詩如畫。游客紛至沓來,在這片曾經石漠化嚴重的土地上,感受生態修復帶來的盎然生機。

  西佛山的蛻變,不僅是生態修復的成果,更是我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探索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新路的生動縮影。

  生態修復:從“傷疤”到“風景”的綠色革命

  生態與旅游的關系,從來不是誰依附誰,而是一場注定的“雙向奔赴”。

  過去的西佛山,石漠化土地占比高達57.6%,巖石裸露、植被稀疏,猶如一道“疤痕”橫亙城市北部。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實施“環境整治+生態修復+景區打造”的“西佛山模式”,讓荒山披綠生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

  同樣實現華麗轉身的還有蘇鐵山。這里是全國唯一以蘇鐵類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由于歷史礦山開采,生態曾遭受破壞。2019年底,攀鋼石灰石礦全面退出保護區,西區打響礦山跡地植被恢復攻堅戰,近40萬株“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蘇鐵迎來新生。

  不論是層林盡染的西佛山景區,還是遍布“植物活化石”的蘇鐵山,我市厚植生態文明底色,因山就勢布局景觀和產業,推動生態修復、康養旅游、休閑娛樂相融合,實現山與城聯動發展。

  從“傷疤”到“風景”的綠色革命,在我市不斷上演:

  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依托荒山生態修復工程,將廢棄山體打造為集健身休閑、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城市綠心”;

  阿署達四季花海景區曾是荒蕪的尾礦庫,如今通過土壤改良與植被恢復,4000畝尾礦黑湖搖身變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如今,生態底色,正成為我市文旅康融合發展的底氣。截至目前,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98.3%,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4;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

  我市正以青山為筆、綠水為墨,繪就一幅面向世界的旅游新畫卷。

  資源變現:從“自然稟賦”到“文旅品牌”的精準轉化

  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關鍵在于找準路徑、持續深耕。

  仲夏,在迤沙拉星空觀測基地,游客拍下年度“最低滿月”,不少準備報考天文學專業的學生來此研學。

  同樣在迤沙拉村,南京何女士被當地秦淮人家民居風貌以及夏日涼爽的氣候吸引,索性修改旅程,在迤沙拉村多住了一周。

  在仁和風車公園,連綿起伏的群山上,風車如長龍般排布,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隨手一拍就是ins風大片。

  米易縣芭蕉箐枇杷水鄉景區則依托萬畝枇杷園與千畝荷塘,打造“枇杷觀光+荷花觀賞”雙主題。來自瀘州的游客趙毅感慨:“荷塘露珠配上一壺枇杷花茶,是畫卷中的詩意人生。”同樣是熱門打卡地的還有普威綠野花鄉,漫山遍野的果樹郁郁蔥蔥,散發著誘人果香。當地依托農業觀光,引進星空露營,讓游客與自然更加親近,也與浪漫更加親近。

  坐落于永興鎮作坊村的馬掌溯溪露營地,距離箐河瀑布不足2公里,吸引了眾多戶外愛好者和游客前往體驗。在紅格鎮聯合村,游客走進三味蔬屋圖書館,用采摘的新鮮蔬菜制作“蔬福茶”,體驗了一場特殊的鄉村研學之旅。

  “枇杷觀光+荷花觀賞”“農業觀光+星空露營”……在攀枝花,生態與旅游的融合不再是簡單拼接,而是互相賦能、共同成長的有機整體。

  這種融合和轉化還將走得更深更廣。下一步,我市將充分綻放“大山、大水、大峽谷”的自然生態之美,依托“六度”稟賦和區位優勢,進一步優化發展布局,加快推動全域全業態發展,著力構建“一帶一廊引領、兩區四線支撐、多點協同聯動”的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響“陽光花果城 康養攀枝花”文旅康養品牌。

  徜徉在西佛山的花海中,漫步在銀江湖濱江廊道,靜臥在迤沙拉的星空下,體會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攀枝花,正以柔軟的筆觸,繪制出一幅生態與人文相得益彰的國際旅游新圖景。

  這圖景,正徐徐展開。(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晏潔)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