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縣麻隴彝族鄉
“望天田”變“穩產田” 秋番茄成致富“新寵”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9-05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秋日的麻隴彝族鄉,陽光灑滿山野,連片的番茄大棚內,村民們穿梭忙碌,采摘、分揀、裝車,歡聲笑語在田間地頭久久回蕩。
馬井村一組村民張孝祿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清晨,薄霧未散,他便鉆進新建的大棚里采摘成熟的番茄。2022年,麻隴彝族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將碎片化土地整合成連片大棚,同時配套機耕路、灌溉渠等設施,鼓勵村民發展大棚蔬菜。去年,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落地馬井村,張孝祿果斷將自家8畝地全部改建成大棚,并種上秋番茄。
“以前種玉米,一畝地頂多掙千把塊,現在種番茄,一畝地少說能掙兩三萬!”站在大棚前,張孝祿滿臉豐收的喜悅,“今年是第一年,按當前收購價算,年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村里近20戶村民和張孝祿一樣,在高標準農田里種起了“金疙瘩”——高山秋番茄。產業轉型初期,盡管“望天田”變成了“穩產田”,村民們卻犯起嘀咕:“沒種過番茄,賠了咋辦?”為解決顧慮,村里推出“黨員帶頭+能人示范”策略,動員外出務工黨員返鄉試種。去年,村民彭富軍在專家指導下試種2.7畝秋番茄,純收入近15萬元。眼見為實,村民們紛紛跟進,今年全村秋番茄種植面積從零增至80余畝。
村里新設的收購點車水馬龍,打包好的番茄整裝待發。“麻隴的番茄品質好,又粉又甜。”首次來收購的曾軍直言,“我每天發20余噸番茄到成都、綿陽、重慶,會一直收購到番茄下市。”
“從種玉米、烤煙到種番茄,對我們村來說是質的飛躍,轉型變化太大了。”馬井村黨總支書記張海生感慨。轉型中,村民缺技術、少經驗,村里便組織大家到撒蓮鎮、普威鎮等地實地考察,并請專家現場教學,傳授種植、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知識。“現在大家都有了盼頭,我們會爭取建更多大棚,讓更多村民受益、得實惠。”張海生表示。
據了解,目前,麻隴彝族鄉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00余畝,覆蓋黃草坪村、馬井村、云盤村等多個村莊。紅彤彤的秋番茄,不僅映紅了村民的笑臉,更“種”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寧夢嬌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程禮攀)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