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格里坪鎮莊上村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編織各族群眾共富共美新圖景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9-08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走進西區格里坪鎮莊上村,花卉基地色彩斑斕,“水墨金沙”意趣橫生。生態宜居的秀美村莊,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眾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聚居漢族、彝族、傣族等多個民族的西區格里坪鎮莊上村,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用產業、治理、文化三股力量,編織出各族群眾共富共美的新生活圖景。
產業發力:打造“網紅打卡地”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莊上村的產業振興,始于一套“組合拳”。莊上村以“黨組織引領+龍頭企業示范+集體組織先行”模式激活發展動能,整合資金1000余萬元,圍繞麗新園藝花卉苗木生產基地,推出“土地流轉+務工就業+入股分紅”模式,帶動各族群眾同頻共振、攜手前行。
村民張順才把家里5畝閑置土地流轉給基地,不僅每年能拿4000元租金,農閑時還能到基地務工,一年可增收2萬多元。“土地不撂荒,錢包也鼓起來了,各族鄉親一起干活,越處越親。”張順才笑著說。
“水墨金沙”文旅項目的落地,更加點燃了鄉村活力。莊上村精心打造的“水墨金沙”文旅項目,沿江景觀帶蜿蜒曲折,拉羅箐濕地公園的步道串聯起綠水青山,2024年春節試營業期間,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周末帶孩子來這里看江景、賞苗木,還能體驗民俗風情,太愜意了。”來自市區的游客周女士說。截至目前,“水墨金沙”已累計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近郊“網紅打卡地”。
此外,莊上村還深挖民族特色,成功舉辦“水墨金沙·沙灘音樂啤酒活動周”,去年全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村民的腰包實實在在鼓了起來,心也貼得更近了。
治理提效:“一約一榜”解民憂
鄉村要振興,治理是關鍵。莊上村創新推出“一約一榜一堂一分三會”多元化基層治理模式,配備“一村一顧問”、“一村一輔警”,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去年,村民阿侯木呷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問題產生爭執,“一村一顧問”和村干部上門調解,耐心講解政策、疏導情緒,最終兩人握手言和。類似這樣的矛盾糾紛,莊上村已成功化解11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文明雖看不見,卻是一個鄉村的財富和底色;鄉風雖摸不著,卻能讓人心齊、干勁足。
文化鑄魂:民俗風情聚合力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
走進莊上村的民俗風情街,彝族刺繡、銀飾等手工藝品琳瑯滿目,攤主們熱情地向游客介紹傳統文化;村史館內,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舊農具,串聯起村莊的發展變遷,也記錄著各族群眾互幫互助的溫暖故事。
每年,“火把節”“煙花節”“潑水節”等特色活動輪番上演。火把節上,各族群眾圍著篝火跳達體舞;潑水節時,大家相互潑水送祝福,在歡聲笑語中增進了解、加深情誼,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的莊上村,既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是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寨。漫山芒果樹碩果累累,文旅項目游人如織,各族群眾笑臉盈盈——這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畫卷,正是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生動寫照。(安瓊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芝羽)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