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的路,我們努力攀登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本報評論員

  工業強市,攀枝花人心中難以割舍的情愫。

  如果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會看到怎樣的一幅圖景?數十萬年輕人,從東北、從華東、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坐上火車、汽車,一路向西、向南。他們要去一個地圖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地方——攀枝花。

  他們的行囊里,裝著夢想,也裝著迷茫;他們的胸膛里,裝著熱血,也裝著思念。沒有人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但他們知道,國家要在那里建起一座鋼鐵之城。

  于是,奇跡發生了。在金沙江畔、“七戶人家一棵樹”的荒蕪之地,他們用汗水和智慧,愣是把被外國人判了“死刑”的釩鈦磁鐵礦煉出了鐵、煉出了鋼。一座“象牙微雕”般的鋼城,在深山峽谷中拔地而起。

  有人說,那是理想主義的年代。但理想主義的背后,是難以想象的艱辛。住的是“干打壘”,喝的是黃泥水,一年到頭,看不到幾眼綠色。但他們硬是挺過來了,還留下了一種精神——“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

  時光飛逝。轉眼間,60年過去了。

  當年的年輕人,如今已是白發蒼蒼。他們奮斗過的攀枝花,也從當年的“百里鋼城”變成了今天的“中國釩鈦之都”。城市長大了,變美了,GDP的數字翻了幾十倍。按理說,該松口氣了。

  但攀枝花人知道,還遠遠沒到松口氣的時候。

  因為,上坡的路,從來都不好走。

  當我們為過去的成就自豪時,一些問題也開始浮現:資源依賴的“怪圈”怎么破?產業升級的“瓶頸”怎么破?破解關鍵核心技術的“臨門一腳”怎么踢?

  這些問題,像一道道考題,擺在了新一代攀枝花人的面前。

  怎么辦?攀枝花的答案是:繼續走工業強市之路,但要闖出一條新路。

  這條路,不再只是“挖礦賣原料”,而是要把釩鈦“吃干榨盡”,做出航空航天用的高端鈦材,做出新能源電池用的釩制品。是要讓“國產礦”真正造出“國產材”,解決國家戰略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這條路,不再只是“單打獨斗”,而是要建圈強鏈,讓大中小企業手拉手,讓產業鏈上下聯動。是要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的“小巨人”,讓創新的活力充分涌動。

  這條路,不再只是“埋頭苦干”,而是要抬頭看路,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對接“國字號”“央字頭”,把項目做實,把平臺做強,讓更多“國字號”的實驗室、創新中心落戶攀枝花。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意味著要打破過去的“壇壇罐罐”,要敢于進入改革的“深水區”,要啃下技術攻關的“硬骨頭”。這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令人欣慰的是,面對挑戰,攀枝花人沒有膽怯,更沒有松懈,而是用實際行動作答。

  紅格南礦的全產業鏈開發,瞄準的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最高水平;安寧鈦材、蜀道當升等一批重大項目的推進,展現的是“攀枝花速度”;金江實驗室的揭牌運行,彰顯的是攀登科技高峰的雄心。

  更為重要的是,攀枝花人沒有忘記刻進骨子里、融入血脈中的“三線精神”。

  今天,我們談“三線精神”,不僅僅是懷舊,而是在傳承和弘揚奮進的力量。

  這種力量,是相信“人定勝天”的樂觀,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堅韌,是“團結就是力量”的信任。

  這種力量,能讓數十萬人在荒山野嶺中建起一座鋼城,也一定能激勵今天的攀枝花人克服轉型的陣痛,攀登新的高峰。

  我們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攀枝花而言,三線建設的歷史,不僅記載著過去的輝煌,更蘊藏著未來的密碼。

  這個密碼就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精神不能丟,闖勁不能減,創新不能停。

  攀枝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不僅要創造歷史,更要續寫歷史。

  當前進的號角再次吹響,當上坡的路橫亙面前,攀枝花人沒有猶豫,也不會猶豫。因為我們知道:有些路,總要有人走;有些山,總要有人攀。而我們,就是那些走路的人、攀登的人。

  讓我們攜手奮進,創造攀枝花新的更大奇跡!

審核: 吳禹涵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