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不息

——攀枝花高水平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8月28日,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一期項目正式并網。這是全省最大的全釩液流儲能電站項目,也是全省首個并網的全釩液流儲能項目,標志著我市在新型儲能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市融媒體中心見習記者 楊晶堯 攝)

  二〇二五年

  2月13日,我國最大釩鈦磁鐵礦——攀枝花紅格南礦開發利用首批建設項目開工

  2月27日,全國首條礦產品骨干流通走廊——西部礦產品骨干流通走廊在攀枝花啟動建設

  3月31日,全國首個光解水制氫商業化項目落地攀枝花,標志著我國在綠氫制備領域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創新

  4月16日,金江實驗室揭牌運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建新、吳愛祥加盟,“最強大腦”賦能釩鈦資源綠色開發與高效利用

  8月28日,全省最大、首個并網的全釩液流儲能電站一期項目建成投用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晏潔

  攀登不息,奮進不止。攀枝花正以創新驅動為引擎,以重大項目為硬核支撐,以精準政策護航開路,在一路攀登中不斷突破能級上限,在一路奮進中持續刷新發展維度,高水平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將國家戰略的擘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產業“破壁”

  新,是攀枝花發展的一大特點。

  8月28日18時18分,全省儲能產業迎來一個從“0”到“1”的歷史時刻——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一期項目正式并網。這是全省最大的全釩液流儲能電站項目,也是全省首個并網的全釩液流儲能項目。

  國家電投項目經理李守強介紹,該電站每年可增加新能源發電量利用率約6.64個百分點,相當于多消納綠電2125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1.353萬噸。

  全釩液流儲能電站是攀枝花以創新為筆,擘畫產業新版圖的生動一筆。

  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之路怎么走?攀枝花的答案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杜饰鲬鹇再Y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科技創新突破攻堅行動工作方案(2025—2030年)》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釩鈦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科技攻關、創新平臺支撐和高端人才引領三大行動,明確了重大目標任務。

  創新之力從哪里來?攀枝花答案是:開門辦科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攀鋼集團聯合中南大學、四川大學,創新“一室+兩制+三地”運行模式;金江實驗室匯聚中科院、北科大、哈工大等頂尖力量,謝建新、吳愛祥、余艾冰等院士紛紛加盟。45個國省級創新平臺,吸引五湖四海人才前來解難題、共發展。

  創新之果如何轉化?攀枝花答案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讓成果走出實驗室。建成釩鈦新材料、鈦鋼聯合中試研發平臺,實施“聚源興川”等項目9個,一批科技成果在攀轉化,H390級高強耐磨過共析鋼軌入選“四川十大技術創新成果”。

  更可喜的是,創新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生長:2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1家高新技術企業,正撐起產業轉型升級的未來。

  項目“領跑”

  跑,是攀枝花發展的一種常態。

  8月28日,鹽邊縣釩鈦產業開發區好戲連臺:美利林三大項目——60萬噸氯化鈦渣、30萬噸高端釩鈦耐磨鋼球、10萬噸高端釩鈦耐磨材料(二期)一同投產。與此同時,又一個新項目——1.5萬噸礦山機械裝備項目正式開工。

  翻看美利林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企業落戶攀枝花以來,一直在“奔跑”:2020年10月,首個項目開工建設;2021年8月,10萬噸高端釩鈦耐磨材料(一期)項目成功點火試生產;2022年,10萬噸高端釩鈦耐磨材料(一期)項目全面達產……

  “此次竣工的三大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44億元。”美利林相關負責人對“雙百”產業園建設躊躇滿志:力爭實現“年產能100萬噸、年產值100億元”。

  在攀枝花這片發展沃土上,奔跑的不僅僅只有企業,更有廣大干部職工。

  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是我市創新機制、精準服務的結果。我市構建了“市級鏈長掛帥+行業牽頭部門主抓+三招三引部門統籌+落地縣(區)園區主責+國有平臺企業協同+要素審批部門服務”三招三引新機制。同時,推行“3456”工作法,按照目標清單化、清單節點化、節點責任化、責任具體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推動項目建設全流程提速。

  攀枝花新項目不僅建設速度快,而且“塊頭大”:上半年,全市成功引進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4個,5-10億元的項目9個。與此同時,一批企業擴能增產,其中,當升蜀道新增產線,今年有望形成15萬噸磷酸(錳)鐵鋰產能,年產值有望突破50億元。新引進的8萬方短流程制備電解液項目,實現釩產業補鏈重大新突破。這些大項目好項目的加力招引,為攀枝花長遠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政策“護航”

  優,是攀枝花服務發展的一種態度。

  國家電投集團全釩液流儲能電站,僅用9個月就書寫了四川儲能產業新的歷史。“這類項目一般需要18個月以上建設周期,但攀枝花只用了9個月。”李守強感慨地說,“這背后是地方政府‘保姆式’的服務支持。”

  “保姆式”的服務讓企業暖心,政策“護航”更讓企業放心。

  翻閱項目建設時間軸,會發現兩個關鍵節點:2024年5月入選“四川省首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2025年3月取得110KV送出工程核準。前者讓項目獲得政策支持,后者則破解了新能源項目常見的“窩電”困境。

  “政策紅利不是等來的。”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拿出厚厚的申報材料說,項目團隊曾連續兩周駐成都協調省級部門,最終憑借技術優勢入圍示范名單。

  對于發展而言,政策,是另一種“基礎設施”。我市成功爭取到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電能替代等優惠電價政策。這對用電大戶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競爭力。爭取到“鈦渣副產鐵水高值化利用”政策,9家鈦渣生產企業納入“白名單”,58.2萬噸副產鐵水得以有效利用,既解決企業發展后顧之憂,又提高了鈦渣副產鐵水綜合利用價值。

  在科技、項目、政策的加力推動下,攀枝花持續提升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效能——

  釩鈦產業集群上榜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集群名單和省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釩鈦新材料列入省重點產業鏈鼓勵支持地方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鏈。2024年,全市釩鈦產業產值達到589.7億元,同比增長12.7%,較2013年增長近6倍,鐵、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率從66%、35%、17%分別提高到75%、50%、35%。

  面向未來,攀枝花正昂首前行。

審核: 吳禹涵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