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種植噸級增收,創意長廊玩轉果旅融合——

一顆百香果 兩種增收路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10-1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果農摘百香果。

  

  大龍潭鄉干壩子村的百香果種植園。 (曾勇 攝)

  金秋時節的攀枝花,從大龍潭鄉連片種植的500畝標準化果園,到前進鎮高峰村別具匠心的“綠色長廊”,青黃相間的百香果綴滿藤蔓,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一顆百香果,兩種增收路,共同繪就了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生動圖景。

  170畝到500畝:規模種植結出“噸級增收果”

  近日,在大龍潭鄉干壩子村,百香果種植園里滿是豐收的熱鬧。藤蔓順著支架爬得滿當當,青果透著脆嫩,黃果泛著油亮,果農們手提塑料桶穿梭其間,指尖輕輕捏住果實,稍一用力“咔嚓”剪斷,飽滿的果子便落進桶里,碰撞出清脆的聲響。

  “去年在平地鎮試種50畝,賣了80多萬!今年瞅準干壩子村的好地塊,直接租了100畝擴大種植面積,種的欽蜜9號和臺農兩個品種,甜度高、耐運輸。”果農李學忠捧著剛摘下的百香果,指尖蹭過果皮上細密的絨毛,語氣里滿是底氣,“從8月初開園采摘到現在,已經賣了25噸,進賬16萬元。等11月盛果期,再開放游客采摘,收入還得往上沖!”

  看得見的收益,讓更多人動了心。不僅外來種植戶扎了根,干壩子村本地農戶也紛紛加入,村里種百香果的農戶已發展到十多戶。“我們村就在金沙江大峽谷到迤沙拉村的旅游線上,采摘體驗能增加收入!”村黨支部副書記高國基指著連片的果園說,村里流轉了閑置的土地,把百香果種植面積從去年的170畝擴大到500余畝,“按現在的掛果量,今年產量能超2500噸,綜合產值能破2500萬元,比種傳統作物增加了不少!

  賣鮮果更“賣風景”:玩出“果旅雙收”新花樣

  如果說干壩子村靠“規模”取勝,那前進鎮高峰村的20畝百香果基地,則靠“巧思”出圈。這座海拔1600—2700米的小山村,把百香果藤蔓順著弧形支架架起,織成一條2米多高的“綠色長廊”——陽光穿過層層綠葉,在果實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游客走在廊下,伸手就能摸到垂落的果實,隨手一拍都是“田園風大片”。

  “剛摘了半籃,甜得很!等下爬完石窩鋪,再去愛情天梯打卡,玩得又輕松又有意思。”從市區來的游客張女士拎著裝有百香果的網兜,笑著向同伴展示手機里的照片。

  誰能想到,這座曾靠櫻桃、油桃、蔬菜增收的山村,如今憑借百香果玩出了新花樣。“過去作物單一,游客來了留不住。”高峰村黨支部書記儲文華笑著說,這幾年村里調整產業結構,在不同海拔試種草莓、李子,湊齊了“四季果籃”;去年又盯上百香果,搞起“百香果+近郊游”,推出“采摘+網紅地打卡”線路。如今,長廊下、果架旁,總能看到拍照的游客,果園不再只產果子,還成了“網紅景點”。

  從“只賣果子”到“既賣果子又賣風景”,百香果讓高峰村的人氣和收入一起漲。預計今年盛果期后,村里年接待游客能達5000人次,綜合產值突破25萬元。一顆小小的果子,不僅給游客帶來甜蜜,更帶著小山村走上增收路,讓農戶的日子越過越甜。(楊懿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