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心巴肝”辦小事 “煩心事”變“暖心事”

巴關河社區以“三行動”提升居民幸福感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10-18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以前摸黑上下樓總提心吊膽,現在燈亮了,心里也踏實了。”深秋的艷陽下,家住西區玉泉街道巴關河社區芳香巷的楊穎看著煥然一新的樓道燈,臉上滿是笑容。

  巴關河社區是個老工礦區社區,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現仍有從事洗煤、機修等生產的多家企業;常住居民3100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114人。老舊小區換新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老年人多,我們尤其關注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巴關河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陳杰說,今年社區從采光、出行、安全、環境等細節入手,努力辦好一件件民生小事,切實提升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明亮行動”敞亮居民的心

  “家里常年見不到陽光,衣服曬不干,連心情都跟著壓抑。”9月23日,芳茗巷居民孟慶紅向社區反映,小區內樹木枝葉過于茂密,不僅遮擋房屋采光,枝干延伸至窗邊還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實地查看,迅速聯系專業人員對居民樓附近的高大樹木進行精細化整治。修剪過程中,工作人員兼顧“綠化保留”與“采光需求”,既留住了綠色生機,又讓陽光重新照進居民家中。

  “現在客廳亮堂了,心里也敞亮了,社區辦事效率高!”居民的夸贊,是對社區工作最直接的肯定。

  而在老舊樓棟里,“樓道燈不亮”曾是困擾居民的另一大難題。

  “晚上加班回家,摸黑爬樓梯總怕摔跤,跟社區說過后,第二天就來人修了。”楊穎的經歷并非個例。社區多個老舊樓棟因樓道燈使用年限過長,頻繁出現損壞、熄滅問題,給老年居民和夜間出行人群帶來極大不便。

  社區接到反映后,組織工作人員逐樓棟、逐樓層開展排查,詳細記錄燈具損壞位置、數量及故障原因,僅用3天就完成了全社區破損樓道燈的維修與更換。

  夜幕降臨,明亮的樓道燈照亮了居民的回家路,也照亮了大家的心。

  “煥新行動”換來居民舒心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全是積水,推著嬰兒車都不好走。”10月9日,提起社區道路近兩個月來的變化,居民黃桂珍感慨不已。

  修繕道路,改善居民出行條件不是社區能夠獨自完成的事。社區主動對接住建、市政等相關部門,對轄區內多條破損道路進行翻新改造。施工期間,社區工作人員全程跟進協調,及時解決施工噪音、物料堆放等問題,確保工程高效推進。

  如今,翻新后的道路平坦整潔,兩旁新增的綠化帶里草木蔥郁,搭配嶄新的路燈,不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成為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傍晚時分,不少居民沿著路邊散步、聊天,享受著舒適的環境。

  除了道路升級,社區還聚焦公共設施維護與環境衛生整治。針對公共區域欄桿因長期風吹日曬出現的生銹、脫漆問題,社區組織工作人員開展“煥新行動”,對轄區內300余米欄桿進行全面除銹、重新粉刷,原本斑駁的欄桿變得干凈整潔,不僅提升了防護安全性,還為社區增添了“顏值”。

  在芳香巷周邊,曾經雜草叢生、雜物堆積的衛生死角,經過志愿者與工作人員的專項清理,告別了臟亂差,迎來了“潔凈美”。

  “平安行動”保障居民安心

  “多虧社區反應快,不然真不敢想會發生什么!”回憶起9月10日的緊急時刻,患病居民的家屬仍心有余悸。

  當天,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時發現兩位居民突發重病、意識模糊,情況十分危急。工作人員立即向社區匯報,社區負責人第一時間統籌調度,一邊安排專人聯系“120”急救車,一邊派人前往居民家中安撫情緒、維持現場秩序,同時同步聯系家屬說明情況。兩位居民被及時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因搶救及時,目前已脫離危險。

  “社區就是我們的‘定心丸’,有他們在,我們特別安心。”康復后,患病居民的家屬特意來到社區表達謝意。

  “平安行動”在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同時,還著力維護社區秩序與環境。

  針對部分居民在綠化帶內違規種植蔬菜、飼養雞鴨等影響公共環境的行為,社區沒有簡單“一刀切”,而是采取“柔性引導+剛性規范”的方式:一方面,在違規區域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明確告知社區管理規定;另一方面,社區工作人員通過上門走訪、網格微信群宣傳等方式,耐心向居民講解違規行為的危害,引導大家樹立文明意識。同時,社區還加強日常巡查,對發現的違規行為及時勸阻、糾正,形成“自覺遵守、共同維護”的良好氛圍。現在,綠化帶恢復了綠植,公共區域整潔有序,環境越來越和美。

  “推進共同富裕,我們的做法就是‘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跟進到哪里’。”陳杰說,社區以“居民需求清單”“服務成效清單”雙清單機制,解決好每一件民生“小事”,讓居民的生活更甜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越)

審核: 吳禹涵   責任編輯: 楊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