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鼎街道:
探索老工礦區共富共美發展新路徑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10-2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圖為小寶鼎社區墻體美化一角。
“我們盤活閑散土地和屋頂資源,建成全市首個由社區參與融資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實現年收益12萬余元,提升社區經濟造血能力。”日前,西區大寶鼎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街道立足老工礦區實際,聚焦基礎設施短板、產業發展瓶頸和治理效能提升,創新實施以“四化工程”為基礎、“四大基地”為路徑、“四地”共建為保障的基礎性工程,探索出一條景美業興、人和共富的發展新路徑。
“四化工程”提升顏值
該街道以路面黑化、街面亮化、行道綠化、墻體美化“四化”項目為切入點,整合采煤沉陷區、老舊小區改造、城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補短板等項目資金,全面改善礦區面貌,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鋪平出行“幸福路”。針對道路破損、設施老化問題,通過深入摸排、積極協調,累計投資完成次干道、背街小巷及人行步道黑化1.1萬平方米,居民出行便捷度與舒適度大幅提升。
點亮礦區“夜生活”。投資40余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200余盞、氛圍燈帶1000余米,在倡導綠色低碳的同時,有效激活夜間休閑活力,提升居民安全感與幸福感。
刷新礦區“新顏值”。大力拓展綠化空間,利用花圃、花箱打造沿街綠化帶,栽植三角梅等觀賞花卉2300余株,新增綠化面積800平方米,構建綠意盎然的街道景觀。
繪制礦區“新畫卷”。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創新采用多彩樹脂漆噴涂覆蓋人行道,彩繪打造充滿活力的“彩虹道路”600米,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激發了居民自覺維護家園的責任感,獲得群眾廣泛贊譽。
“四大基地”拓寬路徑
該街道打造文化研學基地、黨員培訓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四大基地”,拓展產業發展路徑。
深度挖掘本地特色資源,著力打造四大功能性基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寶鼎陵園、索道博物館、防空洞、亓偉展廳等資源,連點成線打造本地特色文化研學路線。
整合街道、社區、企業資源,依托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共享場地師資,制定系統培訓計劃,年均培訓黨員150余人次,有力強化了黨員教育,夯實了基層堡壘。
圍繞“三線寶鼎”工業文旅品牌發展目標,以寶鼎陵園、索道博物館為核心,舉辦文藝匯演、徒步登山賽等活動,逐步形成特色文旅品牌線路,吸引游客。
盤活改造防空洞,加快推進寶鼎文化、礦山文化展覽館擴建工作,項目建成后,將常態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定期服務民兵、退役軍人,預計年均開展活動6場,充分激發群眾愛國熱情和國防意識。
“四地”共建提供保障
該街道深化地企共建、推動地地合作、強化地校聯動、促進地銀共建,為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構建多元協同機制,為轉型發展凝聚強大合力。與大寶頂礦、小寶鼎礦建立“五聯”共建機制(黨員聯管、工作聯推、活動聯誼、矛盾聯解、資源聯享),依托現有陣地聯動化解矛盾糾紛81件,有效促進礦居融合與協同治理。
與泓智養老和旭晨星光教育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聚焦康養、新能源、教育培訓等領域實現多業態布局和產業培育,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點。聯合周邊鄉鎮建立“創富聯合體”,通過代銷農特產品、共謀文旅經濟、聯合志愿服務等,推動城鄉資源互補、融合發展,拓寬便民服務與集體增收路徑。合作以來,帶動周邊農產品銷售額月均增長30%。
與攀枝花學院康養、經管、法學、藝術四大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在人員培訓、專家下沉、課題研究等領域深度合作,并組織17人組建基層治理觀察團,提出建議8條,為社區治理提供了專業智力和人才支持。
與四川銀行建立定期聯系機制,聯合開展金融服務、文體活動,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助。向四川銀行貸款160萬元,發展光伏產業,為轄區推進項目建設和創富共富提供有力保障。(余星妮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越 文/圖)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