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從“理論灌輸”轉向“實踐賦能”

www.xghelper.cn     發(fā)布時間:2025-10-22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10月20日,記者從仁和區(qū)委組織部獲悉,今年以來,仁和區(qū)推動黨員教育從“理論灌輸”向“實踐賦能”轉變,將課堂開到田間地頭、群眾“家門口”,讓黨員在服務群眾一線錘煉黨性、提升能力。截至目前,仁和區(qū)通過系列實踐課堂,累計收集群眾訴求3100余件,辦結率超過87%。

  一份份群眾的“急難愁盼”清單,正轉化為一張張滿意的“幸福賬單”。這變化的背后,是仁和區(qū)圍繞“依靠身邊黨員、服務身邊群眾、解決身邊急難”的“三個身邊”群眾工作機制,精心打造的黨員教育“三大課堂”。

  “立體課堂”讓理論融入血脈。理論學習不再是照本宣科,在大田會議舊址等紅色地標,“古建筑里的黨課”讓歷史說話;在田間地頭,“板凳課堂”讓政策宣講帶著泥土的芬芳。600多名黨組織書記帶頭講,1.2萬余名黨員深入學,讓思想根基在身臨其境中筑得更牢。

  “先鋒課堂”讓榜樣引領風尚。榜樣力量如何可感可學?線上,“這里仁和”等平臺持續(xù)講述黨員搶救傳承民俗文化等動人故事;線下,“先鋒說”事跡宣講團走進社區(qū)村居,28場鮮活的故事會,將“不輸一口氣,努力爭紅旗”的奮斗精神播撒到群眾心中。

  “實踐課堂”讓服務直達心坎。這是變化最顯著的一環(huán),黨員教育的“考場”直接設在群眾的“家門口”。全區(qū)構建起三級聯(lián)戶服務體系,5000余名黨員將工作延伸到6萬余戶居民身邊。在渡口社區(qū)、迤沙拉村等5個“共富實踐課堂”,黨員們學習藍莓種植技術、社區(qū)治理方法,再將所學反哺于民。

  更重要的是,一套“街鄉(xiāng)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的快速響應機制與實踐課堂深度融合。“院壩提案會”“田間議事桌”成了基層議事的新平臺。黨員常態(tài)化走訪,群眾掏出心窩子說訴求。能當場解決的,絕不拖延;需要協(xié)調的,“吹哨”喚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數據顯示,通過這些形式,累計收集到的3100余件群眾訴求,辦結率已超過87%。(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審核: 喻薇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