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態資源”變成“綠色資本”

——鹽邊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

www.xghelper.cn     發布時間:2025-10-23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10月下旬,鹽邊縣從南部的干熱河谷,到雅礱江兩岸,再到二灘庫區的高山峽谷,山林里草木葳蕤。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促進鄉村振興、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今年,全省開展“1+10”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鹽邊縣是攀枝花市唯一入選的試點縣。全縣立足“生態立縣”戰略定位,在著力解決“山要怎么分”后,又花大力氣在“分了以后怎么辦”上破題,探索富民興林模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生態美、產業興的山區縣“綠富協同”發展新路徑。

  強勝村:

  建設5000畝油茶基地

  鹽邊縣著名的公母山風景區腳下,是永興鎮強勝村密地蘿組的聚居點。今年9月開始,這里大片大片的油茶花裝點出美麗的“香雪海”。

  密地蘿組林地資源富集,林改分山后,集體林確權發證面積達到7071.11畝,在鹽邊縣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的主導下,該村民組實施了5000畝油茶基地建設項目。

  項目在2年前啟動,按照“分股不分山,均股均利”的原則、“誰栽樹誰受益”的方式有序組織實施,并委托專業種植養殖合作社統一運營,沒有勞動力的村民或長期外出務工的村民,在確保股權的前提下,將林地流轉或租賃給有能力的村民進行種植。1500畝集體林、1200畝國有林,由村集體組織人員種植;2300畝個人承包林,由承包村民組織栽種,獲得項目每畝1000元的補助資金。

  10月20日上午,記者跟著巡山護林的村民小組長蔡華進山,遠遠就看到,茂密的樹林里雪白的油茶花在枝頭綻放。

  “這是第一批栽種的苗,栽種的時候只有0.3厘米粗、30厘米高,現在已經有1厘米粗、1米高了。”在一片長勢良好的油茶樹苗前,蔡華停下腳步對記者說,項目實施以來,政府在項目區域新建裝配式蓄水池17口、總容積2800立方米,新建引水管網8900米,新建圍欄16350米,全面提升了油茶基地灌溉能力、防護能力,并有效推動了密地蘿組全域基礎設施的改善。村民們的積極性非常高,種植面積最大的一戶村民栽種了300畝油茶。

  目前,種樹村民已分批次拿到了補助資金。油茶樹進入盛果期后,年畝產量可達4000-5000斤,按照畝產4000斤、每斤5元計算,畝產值約為2萬元,油茶基地核心區年產值可達4000萬元。

  油茶項目預計在5年以后進入盛果期。在縣林業局、永興鎮政府的指導下,密地蘿組油茶項目創新“5:5”收益分配機制,確保利益共享、公平可持續,油茶收益后利潤的50%歸種植管護油茶的農戶所得,50%為合作社托管的經營收益。合作社在經營收益中提取15%作為委托管理費用,15%交給國有林權單位,70%交給村民小組。村民小組所得按2:4:4進行分配,20%留用于村民小組后續經營發展,40%由全體村民小組入股農戶共享,40%用于再次激勵油茶種植與管護的村民。

  油茶樹既是經濟樹又是固本生態的觀賞樹,村集體已開始計劃以油茶基地為端口,開辟農文旅康深度融合新賽道,推出休閑、度假、運動、觀賞、康養精品線路。

  花地村:

  國家儲備林的“新成員”

  10月21日,紅果彝族鄉花地村埡口組的山林里,長勢良好的黃柏樹下和種植中藥材淫羊藿的土地里,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群。38歲的蔣小燕和村民們忙著除草、搭建遮蔭網,她告訴記者:“自從項目實施后,我們基本上就固定在這里務工了,離家近,收入穩定,關鍵是能夠學到不少中藥材種植技術。”

  蔣小燕說的項目,是國家儲備林項目。鹽邊縣依托國家儲備林項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花地村是項目實施地之一,按照“政府平臺+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林業復合產業,將集體統一管護、經營的部分林地經營權流轉至國家儲備林項目業主公司鹽邊林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快速對接省內外林下產業發展經驗豐富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實施人工集約林栽培、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林下經濟種植、基礎設施建設等。

  隨著項目的深入實施,包括蔣小燕在內的花地村村民以及周邊鄉鎮的村民約300人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近務工,成為項目實施的新成員。

  項目新成員除了村民,還有種植在山林里的樹、種進地里的中藥材。記者了解到,項目分三個標段,開展萬畝大徑材基地建設及林下獨蒜蘭、淫羊藿、茯苓種植。目前,一標段1005畝項目已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共計砍伐矮小、病害、畸形樹木28163株,栽種黃柏28000余株,種植短平快中藥材淫羊藿171畝;二標段正加快推進現有林改培、森林撫育、新造林,林下經濟完成淫羊藿種植100.65萬株,獨蒜蘭密集種植1838.42萬株。

  項目新成員還有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ǖ卮宕逯蚊栏8嬖V記者,從村部所在的中村組到與仁和區交界的鄧家埡口的12.5公里道路,原來只有2.4公里是3.5米寬的硬化路,其余都是土路。這次國家儲備林項目實施,要全部新建成5.5米寬的硬化路。“前段時間因為雨季施工暫停,最近施工單位馬上就要全面施工了,道路完工后,將實實在在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村里經濟的發展。”宋美福說。

  記者還了解到,花地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項目實施中拿到了1005畝林地每畝50元流轉費和450元林木收儲費,資金取之于林也將用之于林、用之于民,部分作為分紅分配給村民,部分作為林地產業發展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等。

  聯合村:

  松林里發展魔芋產業

  馬上就要到魔芋采收的時節,10月22日一大早,鹽邊縣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張皓田來到紅格鎮聯合村的魔芋基地查看魔芋倒桿的情況。“這次采收只挖商品芋,種芋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邊采挖邊種植。”張皓田說。

  林改中,聯合村集體經濟組織采用入股方式,與金芋健公司合作開展規?;洜I,村集體以林地資源作價入股(占比10%),企業負責資金投入、技術管理和市場銷售(占比90%),以林下經濟為主導,配套種子資源庫建設,融合文旅研學同步發展,成功探索出一條“資源變資產、林農變股東”的股份制合作共富新路徑。

  聯合村位于新華組海拔2130米的200畝集體林權松林,由金芋健公司投入資金、種子、技術、管理,新建200畝林下魔芋示范基地。松林魔芋套種技術、松林下魔芋壟間套種、智能滴灌系統+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魔芋新技術在從未種植過魔芋的聯合村落地。

  松林里發展起來的新產業,讓聯合村及周邊村組村民在園區實現就近務工,務工收入超20萬元,同時村民們學習了魔芋栽培、管理、采收的全流程種植技術。

  記者了解到,隨著聯合村200畝新建林下魔芋示范基地的發展,種芋擴繁及商品芋的成效日漸顯現,預計商品芋畝均產量在7000斤以上,可實現藏糧于地;種芋擴繁,在不占用承包地的前提下,村民可進行林間、山間、坡間套種推廣,預計每畝林地增收3000元。(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波 薛琪艦)

審核: 喻薇   責任編輯: 伍家秀